寻根更知绿叶浓――记感动河南煤化十大人物、鹤煤八矿员工家属王玉荣
2013/9/17 11:49: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灾区的人不好过,能帮点就帮点”
――2012年9月4日,云南彝良发生地震,她和丈夫商量后,把捡废品攒下的2.6万元钱全部捐出。
1月28日上午,记者在鹤煤八矿宿舍楼内见到了王玉荣。这是位普通的矿工家属,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朴实、善良。王玉荣的家,其实只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两张桌子、两个柜子、一台缝纫机、一台破彩电、一张木板床、几个小板凳,三个装满饮料瓶、废纸等物品的编织袋堆放在柜子边,这就是王玉荣家的全部家当。
今年59岁的王玉荣,是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人,一双儿女已经成家,家境并不富裕。为了照顾在矿上工作的丈夫,她经常南阳、鹤壁两地跑。后来,儿媳妇外出打工了,王玉荣就带着8岁的孙女来到鹤煤八矿和老伴一起生活。
来鹤壁居住后,为了补贴家用,王玉荣养成了捡拾废纸、饮料瓶子的习惯。每天送孙女上学后,王玉荣就在附近的小区内转一转,捡拾一些别人丢弃的饮料瓶、废纸、废塑料等,慢慢积攒多了再换成钱。
可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矿工家属,却做出了一件惊人之举:2012年9月4日,云南彝良发生地震,她和丈夫商量后,把捡废品攒下的2.6万元钱全部捐出。采访时,记者问王玉荣,为什么不用这些钱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呢?王玉荣说:“俺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缺吃不缺喝,能过去就行了。得知云南彝良县地震了,俺觉得受灾的人太可怜了,这钱对他们更有用。”当天,记者从鹤壁市慈善总会了解到,王玉荣所捐的2.6万元钱,是鹤壁市慈善总会2012年以来收到的数额最大的单笔个人捐款。
“请你们好好报道报道她吧”
――敬老院里的老人和工作人员都对记者这样说。
在离矿区不远的鹤壁市山城区鹿楼敬老院,王玉荣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人。
采访过程中,敬老院一位叫牛文忠的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说:“她隔三岔五就来我们这儿当义工,给我们理发、洗被褥、修指甲,对待我们就跟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你们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她啊。”敬老院的两位负责人得知记者要采访王玉荣,特意从外面赶回来,并一再交待记者:“写吧,像王玉荣这样的好人,太值得宣传了!”
据敬老院负责人介绍,自从2007年起,王玉荣每个月都来这里当义工。有一次,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王桂芳摔伤了腰部,不能动弹,她的思想情绪也极不稳定,整日茶饭不思,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一筹莫展。王玉荣得知情况后,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每天傍晚,王玉荣就来到敬老院与她聊天,常常聊至深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玉荣用亲人般的关怀慢慢地解开了老人的思想疙瘩,并与老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如今两人无话不谈,情如母女。
“俺老伴就认一个理儿:多行善就是积大德”
――丈夫牛令成的话有着丰富的内涵。
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王玉荣说,人活着就得操心,操好心总比操坏心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我们家这口子菩萨心肠,平常对自己抠得很,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买10块钱的鸡蛋能吃个把月。这不,她怕我下井累刚给我下了一碗饺子,还留了一碗给孙女下学吃,自己却不舍得吃,喝了碗稀饭。但对捐款做好事那是真舍得,像这样的事我都支持她。”丈夫牛令成介绍,王玉荣在生活中属于那种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人,但她坚持一个原则:不是自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碰。
那是2012年7月的一天,王玉荣在鹤壁市山城区泗河桥下坡捡废品时,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子不慎将钱包掉了下来,正巧落在她的身旁。王玉荣一边跑一边喊那位男子,追了好远才将他喊停。当王玉荣把钱包交给他时,他感激地说:“钱包里的1000块钱是刚从朋友那里借的,是去给爱人交住院费的钱,今天可真是遇见好人了。”
汶川大地震时,王玉荣还在老家,听说要向汶川捐款,她通过村委会捐了500元钱。当时就有人笑她傻,但她却说:“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帮助自己,谁能不遇到刮风下雨的天,多行善就是积大德。”
记者感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王玉荣的大爱之行告诉我们,爱心不分你我,行善不分贫富。社会需要这种爱,我们更应该在歌颂这种爱的同时,传播这种爱。让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人人奉献爱心。【原标题:寻根更知绿叶浓――记感动河南煤化十大人物、鹤煤八矿员工家属王玉荣】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201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