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吴养洁:情系河南 报效祖国

2013/9/17 10:37:33 点击数: 【字体:


    人物名片

  他,是河南本土培养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潜心治学,52年来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

  他治学严谨,审阅学生论文,往往修改6遍以上,细到标点符号

  作为院士,天天“泡”在实验室

  成果丰硕:

  坚持52年,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突破 

  2010年7月12日16:10,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赶到了吴老工作的地方。

  上楼、敲门,开门的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说明来意后,小伙子立马笑着说,因为吴老担心下午接受采访挤占工作时间,提前去实验室了。

  16:15,吴老从实验室回到了办公室。

  这是一位清瘦的老人,中等个头、头发斑白,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坚韧。

  当天的采访,就从他的实验室拉开了序幕。

  1958年,吴养洁从莫斯科大学拿到了副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便来到了刚刚建校两年的郑州大学,到学校报到后,吴养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设计和建立放射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建成后,每天到实验室成了他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坚持就是52年。

  在实验室里,吴养洁激情飞扬,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技突破: 

  在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国际化学界的好评; 

  在不对称合成研究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涉及许多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为主持人,与张国安、杨德兴等人一起完成了1972年国务院农药调查组下达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2003年11月,他成为近亿人口的河南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治学严谨:审阅学生论文,要改6遍以上

  杨帆,曾是吴老的弟子,去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了郑州大学任教。

  杨帆说,做吴老师的学生很“辛苦”,因为吴老师对学生要求总是很严,时间观念很强,治学一丝不苟。

  这种严格不仅体现在他对学生实验的操作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学生论文的把关上。每个学生写论文,吴老都要亲自阅读和修改,而且修改往往都在6遍以上,这其中细到标点符号。

  迄今为止,已有7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从吴老的实验室里走出,而每一位学生都要留下一个个小的样品瓶,里面装着他们的实验成果。在这些小瓶子陪伴下的吴老,就如同一个喜获丰收的老农,守着自家殷实的粮仓,透着骄傲和欣慰。 

  52年来,吴养洁培养的弟子已经遍及全国,有很多已开始在各个学术领域崭露头角。

  同时,也令吴老欣慰的是,因为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吴豫生也走上了“化学”之路,目前,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的吴豫生正在美国做药物研究。

  字典里没有“业余时间”

  老骥伏枥: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干下去

  吴养洁的原籍并不在河南,为什么把根扎在了河南?

  他微微一笑说:“没什么,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吴养洁,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父亲曾是当地一名官员,6岁那年,父亲离世,家境陷入窘困。

  1947年,吴养洁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54年9月被选送到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深造。 

  1958年,学有所成的吴养洁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来到刚刚建校两年、实验教学条件还较差的郑州大学。他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要懂得报恩。要知道是祖国和人民培养了你,应该把你的青春和学识贡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0年7月3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