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李斯后人添坟为何不置坟头——全国独一无二的清明扫墓习俗探因

2013/7/31 18:12:28 点击数: 【字体: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这天,各家都要到坟地供奉祖先,祭奠故去的亲人并为之添坟。民间有“早清明”的说法,上坟最迟不能超过清明节中午,以此向祖先报告农事渐忙,不能时祭之意。

    我们这里也沿袭了提前给死去的亲人添坟的习俗。不过,有一个小村庄——上蔡县重阳街道李斯楼村,几乎所有的李姓人在清明节前夕到坟地添坟都不置坟头,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扫墓习俗,是否与李斯的死因有关?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文史专家及李斯楼村的李斯后人。

李斯后人添坟为何不置坟头——全国独一无二的清明扫墓习俗探因
李斯墓。
李斯后人添坟为何不置坟头——全国独一无二的清明扫墓习俗探因
李斯楼村所有的李姓人添坟都不置坟头。

    李斯生平简介

    李斯(?-前208年),字通古。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为郎,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嬴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嬴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李斯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李斯后人清明添坟不置坟头

    古都蔡国也就是现在的上蔡县,是秦代名相李斯的故里。在“千古一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2220年之后的清明节前夕,记者走进了他的家乡——上蔡县重阳街道李斯楼村,试图解开李斯之死与“无头坟”的秘密。李斯后人——80岁的李占山,从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给记者找到一些答案。

    李占山告诉记者,公元前210年(时年李斯71岁),李斯随秦始皇巡游,秦始皇宠爱的小儿子胡亥一同前往。归途,始皇病逝于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李斯恐引起动乱,秘而不宣,置尸于鱼车中,百官奏事如故。后他与赵高合谋,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史称秦二世。

    秦二世继位后,与赵高谋杀功臣,恣意淫乐。同年4月,秦二世下令继续修建阿房宫。李斯谏秦二世停建阿房宫,胡亥不听。公元前208年,赵高设计,诱骗李斯在胡亥寻欢作乐时求见,激怒秦二世,并诬李斯欲“裂地而王”。赵高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将李斯下狱。同年7月,李斯以“谋反”罪,被腰斩于咸阳,并夷三族。

    由于赵高拿着李斯的人头向秦二世请功,所以,李斯墓里掩埋的只是他的躯干和四肢。

    李斯死后,赵高带人抄了李斯的家,将李斯故居挖地三尺,最深处竟有丈余,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芦苇丛生的坑塘。现在,上蔡县一中北侧尚有李斯坑、李斯井等遗址。

    依当地风俗,每个前来祭扫的人都要往坟上添土,李斯墓逐年增高,成了一座十几米高的大土冢。

    自秦至今,李斯的后人为纪念李斯而形成了一个风俗:即在清明节扫墓添坟时不在坟顶放置坟头(即圆形土块),理由是李斯下葬时没头,让李斯后人永远记住李斯是被赵高陷害而死的。

    添坟不置坟头传说的另一个版本

    据上蔡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柳书波介绍,李斯被奸臣赵高残害当天,其门生吴公感其恩德,和狱卒张本、刘太三人日夜轮流看护李斯的尸体,因当时兵荒马乱无法将李斯归葬故里,只能在暴尸后悄悄地把李斯及其家人的尸体掩埋在咸阳近郊的荒野。

    由于暴尸时赵高拿李斯的头向秦二世请功,后来李斯头颅下落不明,所以掩埋的只是李斯的躯干和四肢。将其入葬后,吴公给张本、刘太一些银两,张、刘二人知道李斯死得冤枉,就辞去狱中职务,在李斯墓旁的一个小村庄住下来,逢年过节给李斯烧些香火。

    时光荏苒,西汉时,上蔡城是汝南郡首府,人口稠密、商业繁华、民风淳朴。李斯的得意门生吴公因品学兼优被郡府举为孝廉,到汉文帝时又升迁为河南郡。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吴公在咸阳当廷尉时,离咸阳李斯墓很近,便带众人到李斯墓前祭奠恩师。祭祀完毕,吴公有意将恩师及家人遗骸归葬上蔡故里,于是立即派快马到上蔡告知当时侥幸活命的李斯的小儿子李季。

    得知父亲遗骸要归故里的消息,李季日夜兼程赶到咸阳,当面向吴公表达谢意。吴公怕路远会有不测,又派数人助李季护送灵车。不久,李斯的遗骨运回上蔡,安葬于汝河之滨。

    吴公送走恩师遗骨后,心想恩师虽魂归故里,但尸首不全,实是天大遗憾,就找了三个最好的金匠为李斯铸了个金头。吴公怕赶不上送灵车队,就让驿站快递。

    令吴公想不到的是,贪财的驿使把金头换成了银头转到下个驿站,下一驿站的驿使用铜头换走了银头,铜头又被铁头换走,一站一换,传到上蔡时已成了木头。上蔡驿使就弃之不传了。李斯归葬时没有头,李斯后人从此形成了一个风俗:清明节扫墓不置坟头。

    ——这是李斯后人清明节前夕到坟地添坟不置坟头传说的另一个版本。

    李斯小儿子要求后代

    清明节添坟不置坟头


    据李斯后人李占山介绍,李斯的三子李季因从小在上蔡随外祖父生活,没到过咸阳,李斯出事时吴公把他藏在上蔡的李各庄,在亲朋的保护下未被官府捕获,才保了一条命。汉朝建立后,秦朝的通缉令也自行取消。李季由李各庄移回李斯楼村居住。李家遭灭族横祸时,很多村民受过官府鞭笞和审讯,房屋被烧,良田毁坏,耕牛被抢,整个村庄好不凄惨。李季回来带众人重建家园,慢慢恢复了从前的富庶。因李季重整家业,人们又称李斯楼为李季楼,又因强秦刚灭,人们心有余悸,为了保护李季,人们又把李季楼叫成了李七楼,上世纪80年代初改为李斯楼。李斯的小儿子李季的子孙在李斯楼村世代繁衍,李斯楼村遂成为如今拥有3000人的大村。

    李斯长子为李由,曾为三川郡守,后在雍丘之战中为项羽、刘邦所杀,《史记·项羽本纪》有项羽、刘邦“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的记载。据史料记载,李斯中子与李斯同时被斩。李斯有长子及中子,就应该有个小儿子,而小儿子偏偏史籍没有记载,所以这个传说是可信的。

    李斯的小儿子李季带领家族重振家业,李斯楼村很快恢复了元气。为纪念李斯被杀头,李季要求后代子孙在每年的清明节为先人添坟时不要置坟头,世世代代延续此规矩。

    清明节添坟

    不置坟头的历史渊源


    李斯楼村李斯后人清明节添坟不置坟头的习俗之所以得以延续2000余年,是因为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上蔡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柳书波认为,李斯从上蔡一介布衣到“千古一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2013年04月03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