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苏东坡与墨文化

2013/7/29 15:22:57 点击数: 【字体:

    中国古墨的制造,约始于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历经汉、唐,不断改进,取得长足发展,质量大为提升。到了明、清,则臻于最高峰,墨的产量与品质均达空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其于墨的研究、论述和鉴赏,极其精当,对丰富和发展宋,以至后世墨文化居功至伟。

  北宋年间,涌现一批知名制墨匠师,苏东坡给予其中不少人很高的评价,李廷珪后代李承晏(侄)、李文用(侄孙),皆嗣其先人业墨,制作精良。坡公尝赋《谢宋汉杰惠李承晏墨》诗盛赞承晏墨:“老松烧尽结轻花,妙法来从北李家(承晏先祖从北方迁至南方)。翠色冷光何所似?墙东鬒发堕寒鸦。”极言承晏墨如东家妇人黑油油的头发,连乌鸦亦要惭愧毛色不如而从天上掉下来。

  与坡公同时代的墨师潘谷,善制墨,善验墨,且高尚其人,殊有风义,甚得士庶好评,殁后有画像纪念者。坡公虽不识潘谷,但亦赞不绝口,既作文、又作诗热情地表扬他。

  潘谷手艺高明,造墨用胶少而墨“遇湿不败”(宋何薳《春渚纪闻》)。所造墨“香彻肌骨,研磨至尽而香不衰”(元陆友《墨史》)。谷又能改造高丽、新罗 (今朝鲜)墨,使其既黑且光(详后)。谷验墨尤神,“摸索便知精觕”(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尝以手拊锦囊,即知囊中所贮为廷珪墨!凡此种种,坡公均非常佩服,惊叹“妙手惟潘翁!”

  元丰年末,友人孙莘老寄墨,坡公报以诗四首。其一论潘谷墨法甚详,曰:“徂徕无老松(徂徕山,在山东兖州),易水无良工(易水,在河北易县)。珍材取乐浪(乐浪,指高丽、朝鲜),妙手惟潘翁。鱼脆熟万杵,犀角盘双龙。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蓬莱宫,传说仙人所居,喻皇宫)”(《苏轼诗集》)。全诗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徂徕山中千百年的老松烧出来的好烟炱,易水一带就不会出现优秀的墨匠,强调优质松烟对制造好墨的重要性。乐浪那个地方虽然有上好的松烟,但因制不得法,不能造出佳墨。潘谷妙手予以改造,加入鱼胞胶(能增黑),再杵墨剂以万计令熟透,制出来的墨锭装饰着双龙花纹,就像犀牛角般细腻滑润,非常光黑,是绝妙好墨。不敢轻用,惟有进献给皇宫里的天子。

  苏东坡总结了潘谷的制墨经验,用好松烟,加入鱼胞胶,再杵以万计,即得佳墨,后世业者多遵循之。

  北宋年间,文人、士大夫颇多涉足制墨,其中晁季一、王晋卿诸人,还是坡公的好友。晁贯之,字季一,能精究和胶之法,着《墨经》。王诜,字晋卿,宋英宗女婿,画家、诗人,坡公称其“造墨,用黄金、丹砂,墨成,价与金等”(《东坡跋语》)。

  坡公墨学素养深厚,知墨法,能造墨。尝谓,用远烟(?尾烟炱)、好胶,捣数万杵,即得好墨,不俟馀法。东坡居士遭贬海南岛,“海南多松,松多故煤(指烧松枝干而得的烟炱、烟珠子)富,煤富故有择”。东坡居士曾选择优质松烟亲自造墨,所造墨“与廷珪不相下”。此法得烟煤数量虽较少,但质量绝优,所造“南海松煤,东坡法墨”,“皆精者也!”(坡公北归时,携墨数百枚,惜渡海舟败,墨为海水所没)。坡公又能改造高丽、新罗墨。高丽、新罗墨烟质殊美,惟制法非善,墨黑而不光,单独使用形同土炭。公碎之,羼入潘谷墨,及以川僧清悟墨法调剂,乃成精品。

  坡公还揭露更高鉴墨标准,一、要有光泽。认为墨固贵黑,然亦需有光,“黑而不光,索然无神气,亦复安用。”“要使其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仇池笔记》)。二、墨质、墨香并重。坡公与宰相司马光论墨,谓“奇茶妙墨皆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妍丑黔皙之不同,其德操韫藏实无以异。”将墨的气味芬芳(加入香药)与质地坚强,比喻为贤人君子的德行及操守,同样重要。三、强调“墨以古为佳”。 盖因烟久益黑,胶久益坚,坚则有光,于是古墨“黑而光”,最为难得。(《东坡题跋》)

  在东坡居士年代,制墨烟料主要是松烟,油烟墨的制造尚在摸索中。燃桐油取烟的技术要求很高,取烟稍迟,烟为火所灼,白而不黑。即便适时收取好烟,如果调剂不得法,亦非好墨。坡公曾亲作试验,“油烟才积便扫,以为墨,皆黑,殆过于松煤,但调不得法,不为佳墨”(同上)。用桐油烧取好烟,并以善法制成佳墨,要到大约300年后元末、明初才取得广泛成功,及被大量采用,取代松烟成为主要制墨材料。坡公的试验虽然未竟其功,但却为后世造墨采用油烟带来希望和曙光。

  (附言:用桐油烟取代松烟造墨,除墨质优良外,亦甚为环保。桐油来自桐树籽,桐树每年结籽,采籽榨油,产量殊丰。用油烟制墨,可避免大量砍伐山上松树,对保育山林和大自然环境有利。)

  苏东坡系著名书法家,成就居“宋四大家”之首,书风姿媚肥腴,与其用墨大有关系。李之仪(字端叔,苏东坡幕僚)尝言:坡公尤喜墨,“蓄墨最富,多精品”,“遇作字,必浓研几如糊,然后濡染”(《跋苏轼孙华老寄墨诗》)。此可谓坡公使墨三昧所在:好墨浓研则肥,既黑且光,尽显精品本色。(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李正平)【原标题:苏东坡与墨文化】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05月29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苏轼为官箴言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