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刘庆邦:作家的才华很脆弱

2013/7/24 18:07:12 点击数: 【字体:

    刘庆邦,著名作家。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20余种。

  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

  一次能吃两碗肠旺面

  刘庆邦的创作主要围绕两个题材——煤矿和乡土。

  身为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的刘庆邦曾发表过200多篇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王”。他之所以被读者所熟悉,是缘于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电影《盲井》,而《盲井》就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

  第一次到贵州是1990年春天,当时供职于《中国煤炭报》的刘庆邦组织作家到贵阳采风。虽然时隔22年,但从平原河南来到山地贵州,从汉族文化浓郁的城市来到民族风情独特的贵州,刘庆邦觉得欣喜异常,并记忆犹新。

  游览了花溪、领略了黄果树,除此之外,刘庆邦还对一个“里面可以坐船的大溶洞”念念不忘,但回忆了许久,却遗憾地始终想不起这个溶洞的名字。

  在贵州呆了四五天,刘庆邦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和一帮作家朋友,晚饭后散散步,去市中心听三五成群的少数民族同胞唱山歌。“当时,我们还跟人家学唱歌来着。歌曲很好听,调子很简单,也很好学。我那时学会了,但现在忘了。”刘庆邦笑笑说,毕竟过去了20多年,调子还在脑海里回荡,却怎么也唱不出来了。

  现在的贵阳市中心,有的只是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商铺,唱山歌的少数民族同胞几乎不见踪影。一座城市要发展,这是必然趋势,说不上是好是坏。但在刘庆邦看来,最美好的回忆,被珍藏在心里就已经足够。

  而同时让刘庆邦心心念念的还有肠旺面。1990年的贵阳不像现在,肠旺面都是在店铺里卖。刘庆邦清楚地记得,当时人群中一老太太挑着担子走来,用贵阳话悠扬地吆喝着。他和朋友尝试着每人要了一碗,三两口面吃下去,大伙儿突然有一种惊喜的感觉。爽快地,便一人又来了一碗。

  第一次到贵州,晃悠悠地坐了两天多的火车。虽然疲劳,但美味的肠旺面、壮观的黄果树、动听的山歌,都让作家们觉得不虚此行。“从自然景观到民族风情再到特色小吃,我们都体会了,值了。”刘庆邦说,当年,他写了第一篇和贵州有关的散文——《贵州三题》。

  不可复制的茅台味道

  2007年秋天,刘庆邦第二次到了贵州,去的是遵义。

  当时,《人民文学》杂志组织作家们去茅台镇。这一次,刘庆邦写了一篇让他得意的散文《闻香而至》,这篇文章,是第二篇与贵州有关的文字。

  在《闻香而至》里,刘庆邦倾尽了所有想象,写了茅台酒特殊性的缘由——

  “我们人类的目光是有限的,许多事物本来活生生地存在着,我们的肉眼却看不到。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酒徒,我早就听说过,茅台酒之所以风味独特,尊贵典雅,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盖因为茅台镇的上空糜集、活跃着大量的微生物群。数以千万亿的微生物们在默默地参与着酿酒过程,酱香深厚的琼浆里有着无数生命的投入。”

  为求生动形象,刘庆邦以通俗的方式,把微生物在空中集合,描述为通婚、交配、生育,然后大量繁殖。

  当时,头发已发白的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请大伙儿喝茅台,“倒出来酒粘丝儿,带些黄色,很香醇。”刘庆邦只喝了3两,酒酣正好。“酒是好东西,不过别喝超量,以免糟蹋了。”刘庆邦自有他的喝酒哲学。

  2009年秋天,《十月》杂志组织作家们去黔西南讲课。这一次,刘庆邦还特意到农村去看了金灿灿的稻田,去吃了美味可口的农家饭,并亲自参与了打糍粑。整个行程,都撒满了一地儿笑声。

  这次的全国名家看贵州活动,是刘庆邦第四次到贵州。他期望着,能好好体验一下民族风情。

  细数了一下,刘庆邦的四次贵州之行,一次是春天,两次在秋天,这次是夏天,“下次冬天来,那么贵州的春夏秋冬便都能看全了。”听到记者如此邀请,刘庆邦笑笑答应了。贵州都市报记者 黄桂花【原标题:刘庆邦:作家的才华很脆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2012-06-15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刘庆邦:作家就是要“感情用事”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