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小说家孙方友对记者忆苦思甜 当年笔会还找“烟屁股”抽呢

2013/7/24 16:23:27 点击数: 【字体:

    在中国如果不提笔记小说则罢,如果提,必提孙方友。对于孙方友的代表作《陈州笔记》系列,评论界普遍认为,“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也因此被认为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座高峰,他和弟弟墨白也被称为文坛上罕见的“兄弟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方友谈到纯文学,表示像韩寒等年轻作家的作品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纯文学创作中来,谈及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时,孙方友笑着说25年前大家一同参加笔会时,张炜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儿。

  当年轶事 守着一茶缸白开水探讨创作

  61岁的孙方友为人热情、率真,这次来大连参加笔会,也让他找回了多年以前参加笔会时的感觉。 1975年,25岁的孙方友开始初涉文坛,让他动笔写作的目的现实而简单,就是为了赚点低廉的稿费生存,“那时还很年轻,总想快点赚钱好为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另外写作也是为了让枯燥的农村生活丰富起来,自己也没有想过后来会成为职业写作。”孙方友表示,这几十年来,他参加过的笔会有很多,“但那时的笔会和现在的笔会不大一样,那时是一个集体奔跑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

  1986年,在郑州举行的一次笔会上,当时包括贾平凹、叶兆言、张炜等很多作家都去了,孙方友回忆道,那时大家都很年轻气盛的,各省市级的作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在笔会上激烈探讨,在分享彼此创作过程的同时又互相学习,几盘瓜子、花生,泡上一壶茶或者干脆人手一茶缸白开水都能探讨一上午,而最有意思的就是因为大家都没钱买烟抽,就互相借“烟屁股”抽,“那时张炜刚刚发表了长篇小说《古船》,在文坛已经小有名气,他还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儿。 ”孙方友笑着说。

    创作趣闻“逼”出一部获奖作品

  著名作家毕飞宇曾说,“孙方友的笔记小说是中国的独一份。 ”一部《陈州笔记》系列让孙方友蜚声文坛,谈到《陈州笔记》系列,孙方友表示,这部作品反映了一种地域文化,“我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我写第一篇小说就是在太昊陵前面。当时写的时候还没有陈州这个概念,一开始陈州就是笔记小说,包括后来转载的时候都是零零散散的一些,后来写的多了都是放在陈州。 1988年《百花园》选刊的时候编辑说你给我写几篇小小说呗,我说我不会写呀,后来他非要求我写,就写了一篇《捉鳖大王》,后来就获了奖,据说这个奖很珍贵,冰心第一,我排第二,王蒙排第三。第一篇就写这个,我觉得很顺手。 ”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孙方友说,“有人这样评价我,说我是把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作家。 ”

  对于传统作家的作品在市场上销量不佳现象,孙方友并不担忧,“我们虽然已不是当今文坛的主旋律作家,但我们的作品能经受住考验,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作品里有着很强的现代意识,代表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中国纯文学的作品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的。 ”

  评点当红作家

  孙方友认为当下很多青年作家也很不错,比如韩寒和张悦然,他认为在这些同龄作家当中韩寒和张悦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比如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就是一本以路途为载体反映人生观,现实观的公路小说,作品很有前瞻性,语言也很犀利。张悦然的《鲤》系列也不错,她是一个很有思维的女作家,他们的作品并非为了迎合市场,因此他们的作品最后都会回归到纯文学创作道路上。 ” 记者齐书勤【原标题:小说家孙方友对记者忆苦思甜 当年笔会还找“烟屁股”抽呢】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辽沈北国网 2011-08-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