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安成,是个在书法界越来越叫响的名字,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书法世界,走进他的艺术人生。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书法生活状态?
刘:书法艺术既是寂寞之道,又是可以给人带来无尽乐趣的一门国粹艺术。或者不要把它看成国粹,只把它看成一座幸福的童话王国,而喜欢在砚田耕作的人们,无疑是这童话王国的一位庶民了!试想,在晨曦初露,云淡风轻,雾如纱、花含苞、鸟啁啾的美好时分,操起文宝时的感觉;青灯幽兰下,静夜月光中,心迹随寸毫铺陈,情意与池墨共吟的感觉;或遇好纸好笔,沐手焚香,抄写经文,心境趋于平和自然的感觉;或者三五道中友人品茗清谈、雅集共欢,兴之所至,挥毫泼墨,满纸龙飞凤舞、惊蛇走马的感觉;或偶有心事,无人可诉,闭门铺纸,试墨调锋,写一腔愤懑于案间,偶得佳作,块垒顿化,早不知何为郁闷和为何郁闷的感觉,该是多么的美妙啊!
书法这东西,真的能让人如醉如痴似迷似狂忘乎所以。这是源于神圣的书法艺术所呈现出的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和飘然于儒的滞重、法的森严、道的超迈之外,那种直指心性的东西,足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最细微的内心。
记者:书法讲究个性,在张扬书法个性时,是否应该讲究“自然天成”,真正达到一种境界,很自然表现出来的东西?
刘:泛泛地讲可以这样说。书法是有法则的,颠张狂素的东西也是有法则的,狂草法则也是森严的,不能乱画一气。那些好像闭上眼睛画出来的东西,弄不好就堕入“野狐禅”。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技法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就需要在内涵上下功夫。个人的修养、学识、人生阅历、性格、审美偏好等都能够通过书法作品体现出来。欣赏者能够在里面看出书法家的审美追求。
我赞成一位老书法家的观点:衡量一件书法作品好与不好,重要的是文化内涵。这很有道理,没有内涵的东西,就是功夫再深,技巧再好,还是一杯白开水,没有意义。以技法为基础,真正好的书法作品是从心灵里流出来的。就像好的诗文一样,完全就是心里的灵感流淌出来,换了一个环境,再想写可能就找不到感觉了。艺术这种东西好与不好,一般欣赏者有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情况下艺术美是一种感觉,是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共鸣,只有专业评论家才会言之凿凿地说出它为什么美。书法的美就是在有法和无法之间,有度和无度之间。我认为文化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达到一种辩证的统一,就是书法艺术美的真谛。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行草书。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书法标准的?
刘:我们评价书法艺术的格调高低,就是看作品表现的风采、气韵和精神境界。书法的精神——即内在的意和气,亦即神,虽在外部有所流露,但更多的是在于内部,就像大江奔流,浪花飞溅,其气势在无声的江流之中;大风过境,沙石飞扬,只是风的力量,而其自身的形是看不见的。书法的意和气是人的气质、胆识、学养和内心审美世界的反映,气随意行,方可出神入化,气不达意,纵使点画龙飞凤舞也是徒摆一副花架子。因此一件作品从头到尾必须气顺、气贯、气通、气畅。那么如何从书法的表面形式入手而认识和把握其内在精神,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变化与统一,自古写字有顺逆、向背、大小,有刚柔、聚散、浓淡,还有方圆、奇正、巧拙等,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使整幅作品变化统一、贯气自然呢?矛盾千变万化,要达到内在统一、变化多样要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共同的特点,线条、布局、墨法要有共性,才能统一。风格的统一,高层次的,是靠气质,低层次的则是靠其局部一致性的元素。
二是节奏与韵律,所谓节奏就是有规律的变化,韵律则是有规律的抑扬变化,节奏是布局,韵律是整体,书法有同音乐一样需历时的“节奏美”,它的变动就和音乐一样不能随便乱来,要具有动听好看的律动,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等。书法的节奏和韵律又像现代舞蹈一样,有悠扬的、有轻灵的,也有奔腾和豪放的,它们都讲究形态优美、起承转合、连续不断。
三是性格与联想,作品的表现形式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作品的性格和风格,联想是建立在性格特征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字形联想,如草书的字形形态有联想飞禽走兽、人物动态的,也有联想自然景物的等,有说张旭草书像担夫争道、醉汉饮酒,怀素草书像石壁挂藤、野马狂奔等。其次是内容联想,品赏一幅书法作品,先要读懂它的字词含义,而后产生联想,如在品读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的同时,那种惠风和畅、曲水流觞、尽情欢娱的场景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倾心移情。第三是对作者的联想,我们在品读作品的同时能感到字形背后的人,即作者的举止、性格、情操、修养等,如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四字,就字形而言,可谓“板桥作字如画兰,波磔奇古形翩翩”,而在这种风度的深处,就是他的人品、审美思想和处世态度。
记者:您刚才说书法的风格反映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审美取向等,您的书法个性特点是什么?
刘:我楷书学的颜柳,汉魏碑刻有所涉猎;行草以师二王、米芾、黄山谷、苏轼、王铎等为主。但我认为自己的书法尚未真正形成个人特点。如果真要说特点的话,我只不过是站在古贤巨人的肩膀上,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高山仰止般地拜读他们的书法巨作,以期能在广览博取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自己的风格。
艺术风格反映一个创作者的个人修养。我自幼爱好书法,后来从事财政工作,兴趣爱好与职业无甚关联,但是也没有影响到我书法爱好的实现。从最初开始掌握一点一画的基本功,到逐渐注重结构与造型、章法与气势,乃至表达节奏、韵味和风格。
我爱南方山水的平和柔美,更爱北方山岭的阳刚和雄强,我追求形态的美观而又有健劲的精神,我的文化理念以及性格和审美观都在书法的风格中有所反映。我的书法是努力融合北碑南帖的雄浑与灵动,坚持继承与创新、广涉博取,努力体现时代特色和个人风貌,希望达到大气而又笔法精微的效果。
记者:您如何理解王国维关于人生三境界在书法中的应用的?
刘:书法创作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书法创作不可能完全地脱离理性而成为“纯粹”的感悟。比如:“技”的修炼便不能不带有较多的理性成分。“翰不虚动,下笔有由”这句话便体现了理、法、情、趣的高度统一。
我热爱书法早在少年时代开始,大学期间,课余活动除了音乐、打球便是练字,但是盲人摸象,始终不得要领。后来有一次在寒冬的夜里冒着雨雪跑到太原一位书法家的住所拜师学习,老师很感动,免费让我到他办的书法培训班学习。那时的学习精神,真有几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这里我觉得仍旧可以回归到王国维谈为学三个境界的第一个境界,上述长期处于茫然状态,也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原来,第一境界已经为第三境界做了重要的准备。没有最初境界,也没有后来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别说是成功,即便是取得一些进步也是无法想象的。
人物简介
刘安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生。现供职于河南省财政厅。
书法作品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举办的一系列重要展览,参加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的重要展览,书法作品曾作为官方礼品赠送美国、法国等。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作专题报道。先后出版《刘安成书法散文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书法精品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刘安成》、散文书法批评《井天斋心画》,参与策划出版《红楼梦印谱》、《中国铜镜观》等。作者:王惟一【原标题:访刘安成:书法是一座幸福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