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杰:关于《低处的光》我我谈三点体会,对细节的倚重。小说家很侧重细节,新朝这部诗集对一枝花、一枝草、一颗树,甚至是一颗灰尘,写得很深入;第二他对意象的着重;第三对节奏的驾驭,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结构非常好,精心打造,可谓在平常的乡村元素中增加了新的阅读快感。我觉得新朝的《低处的光》这部短诗和《幻河》相比,《幻河》是浑然天成。《低处的光》在调整,我期待新朝兄出现这种青山绿水式的诗歌。
杨炳麟:读这本书我有四点体会。《低处的光》我觉得它是成熟的。细读它像是“心灵深处的伤”,整个写作的姿态是向下的。无论写的是过去的,还是当下的,都是在苦苦寻找自己合理的位置。这部作品总共是134个首,作者是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再锤炼和总体整合,让人读到了很难跨越的东西。《低处的光》我没有读到高亢的东西,都是心灵深处的伤,让人欢愉的东西很少,基本上都是在探讨探究一种卑微生命向上的出口,并且答案是自己至今没有找到出口,一直在进行思考,让人切实感到到他在底层人民里,使人需要适度解读和捕捉。
萍子:在长诗《幻河》中,新朝与这条河流融为一体,血脉相连,历史与现实,他在用心血哺育这支长歌。新朝写自己驻村一年的经历,我的心、我的魂已经留在了豫北的村。他写梦,写父老乡亲,写兄弟姐妹,在面对故乡和人民的时候,他是那么炽热,捧着一颗赤子之心。新朝曾经说一个写作者的身份是靠文字确立的。
我认为马新朝是一位站在低处的诗人,他一直和土地、和人民在一起,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置身的方位,但是并不是在站在低角度而平庸,反而更令人感动。人以文而立,新朝的文字,无论是诗还是散文都有一种大慈悲、大感悟,新朝的文学干净犀利,具备征服人心的魅力,这样的作品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认为马新朝是一位足以打动人心,打动世界的的诗人。谢谢大家!
靳瑞霞:,低下来就是俯视,只有低下来才能发现生活。就如马新朝在其诗歌表达出低下我全部的思维,全部的血,和全部的肉体。在诗集中我们可以读到诗人是真正低下来了,光总是让人想起普照万物的太阳,使人觉得明亮,它是那么有力量,低处的光又是一种怎样的光?仿佛幽微、柔弱,然而从心里深处诞生的光,使人更让人感到温暖我觉得他诗歌意象的深邃与思想厚重合二为一。第二从诗歌的文本来说,《低处的光》总体体现了质、文、美三者合一,对生活对人生的辩思,几乎在每一首诗中都能找到含义深远的句子;最后还有一个体会,我发现马新朝还有一个现象,称之为主题性的游离,是诗人与所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游移,比如《一朵南瓜花》、《一粒微尘》,比如一辆小汽车抛锚,这样一种富于变化的写法,使诗歌具有哲思的美,有一种回还往复的思维,我很欣赏!我就说这几点,谢谢!
李霞:说新朝的话没有办法不说《幻河》,《低处的光》和《幻河》相比,实际上有很大的突破,比《幻河》更具体、更深入、更人性、更随意、更精细,它能不能超越《幻河》的影响,我想现在的影响达不到《幻河》的影响力,一个人想再超越一个高峰很难。我想新朝这本诗集表现方式上不存在问题,它对意向的把握非常熟练,我觉得出现的问题在表现内容上,乡村的形式、乡村的意识比较多,乡村现在这些东西对我们的自己有大大的减弱。而且新朝现在写乡村这些东西,不是现在农村正在发生的这些东西,而是他记忆中的乡村。我想从写作对象方面上减弱了《低处的光》的意义。实际上《幻河》对黄河的发掘和转化体现得很好,《低处的光》从农村出来到城市,实际上对城市的生活还没有进行表现,这个非常大的“包袱”,表现城市的时候应该再写一些,我觉得喇叭花的刺激不亚于南瓜花的刺激,我觉得新朝下一步要突破,要在表现内容上重新选择。谢谢大家!
邓万鹏:如果把这些诗在题材、手法、篇幅、等方面与他以往作品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诗人从选材的视野的转移到思想和情感关怀已经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转向,概括为两个字:趋低。
一. 对重大题材的书写到对日常事物的广泛聚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马新潮的诗集《乡村的一些形式》出版并荣获第三届省政府文学奖,诗集中的70多首现代诗围绕中国乡村的现状和农民命运这个题材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书写,很多篇章脍炙人口被收入到多种选本,受到了很高评价,《诗刊》等国内大刊对此都发有专论。到1992年他的《黄河抒情诗》相继出版,整本诗集全是写黄河的抒情短诗,,这本诗集是他专门写黄河的短诗的集中展示,其中主要有大型组诗《十五种黄河》影响为最,在《十月》杂志发表后并荣获《十月》文学奖。但荣誉并不是马新潮刻意的追求,如何更有效地用现代诗的表现庄严主题一直是他的的梦想,在上世纪最后十年一开始,我们终于读到了2000行的长诗《幻河》,达到了马新潮对宏大主题驾驭的高峰,《幻河》获鲁迅文学奖的意义已经超出获奖本身,也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当时国内和省内的报纸广播电视几乎都做了报道,在国内外诗坛造成了旋风般马氏冲击波。自此,马新潮的诗歌写作在中国的新诗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各路评论家长篇大论铺天盖地,被收入各种诗歌选本无计其数,我们注意到这部长诗还收进了《中国百年长诗经典》一书。这是建国后出版的一部最具经典意义的长诗作品。
马新潮今后的诗歌路在哪里?以后的路怎么走?《低处的光》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这本诗集可以看做是马新潮在获奖后的表现和变化。通读这本新诗集我们可以看到马新潮的最新艺术追求和探索,这本诗集的题材标志诗人从对宏大的题材关注已转向对日常事物的广泛聚焦,如果说写《幻河》,他已经上了天,那么写《低处的光》可以说他又回到地面!从极高处到低处,他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跳水健将优美地完成了三百六十度!对于一个具有诗歌理想的诗人,我们总是怀有更高的期望,我们终于看到马新潮早已从获奖的闪烁光环中从容地走出!
二. 从对同一题材的反复吟咏到对身边被忽略事物的重新发现
而这本《低处的光》的诗歌素材的选取上使我们看到了马新潮在写作方法上特别是诗歌素材的选取上的转变和最新走向:以往的大主题不见了,出现的多是被我们日常所忽略的一般诗人所看不见的,或者看见了也无法表现的微小素材。
1. 对小人物的关怀; 2 对小事件的关心: 3.对小事物的关心。 题材上的的小反衬了以前题材上的的大。这样与以往题材上的明显的反差反映了诗人视角的巨大转变。使我们看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马新潮。
题材上的小名不意味着诗歌的小,大和小是辩证,大题材处理得当,处理得好可以产生不朽之作,处理不好也可以什么也不是,写黄河的人古往今来不计其数,但成功者总是有限。反之小题材题材处理得好也同样可以写出大作品,古今例证很多,这里不再详细论证。题材可以大小衡量,但对艺术品不能以题材的大小去衡量,这里提出的题材上的大和小只是意在说明马新潮关注社会和人生的角度的调整和变换。
三. 从复调式大型组诗、长篇巨制向十几行甚至不超过二十行的精短篇什的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