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到过商丘,访古旧残破的归德府,游山石凿就的梁园墓,流连于黄沙遍地的黄河古道,徘徊在民权的庄子故里。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代最穷而且文化最落后的宋国所在地。曾经长满大片漆树的荒山野岭,如今早已被葡萄树和泡桐树所取代。我常常讶异,这块贫瘠的土地竟有如此强的生育力,2300年前就贡献出了一个“绝云气负青天”,逍遥于天地间的大鹏——庄子,深深感叹这片土地的神秘而神圣。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他用“鲲鹏南飞”的故事,展示了鲲鹏临风飞举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那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自由之美。庄子认为人“若能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游于无穷的境遇,他还有什么依待呢!”在庄子看来,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孔子虽然也向往“暮春时分,穿上春装,约上五六朋友,带上六七个小孩,在沂水中洗澡,在祭祀求雨的土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归来”的生活,这是孔子梦想在礼乐社会里的逍遥。但实际上,他既不能逍遥,也不能游于天地之间。因为他陷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枷锁里,他周游列国,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功成名就,所以他无法获得精神上的逍遥和自由。
在先秦的哲人里,虽然庄子的逍遥自成一家,而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绝尘而去也是一种逍遥。孔子向往的“暮春泳归”则是他梦想中的礼乐社会里的另一种逍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又有谁能说,佛家所追求的西方极乐世界解脱与禅定不是一种精神的逍遥呢?其实,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都是一种逍遥的大智慧,都是循大道、遵天理、去物欲,还本真。只是现代人被浮躁的物欲迷惑,挣扎在现实的困境的种种痛苦中,难以逍遥,这一切的根源是近百年来西方工具理性主义对人类的误导,把人作为工具去无限地征服自然,迫使人放弃了精神上的自由。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是幸运的,入世有孔孟,出世有老庄。所以在几千年的峥嵘历史中,中国的文化传统始终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其实,逍遥的庄子并非远离人世间,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和哲学家,他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先驱。在他的论著中,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庄子汪洋恣肆、“背负青天”,追求的“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样精神——不是狂狷,不是浪漫,却一样地平朴真实地生存着,犹如梦想。”
漆园荒芜了,那个渔夫垂钓的濮水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唯有庄子心中那只逍遥的大鹏落在了两千年来中国人的梦里。
那个梦是大美的梦,是无限之美的逍遥梦。
有梦的人才有希望杰出。阚则思【原标题:庄子的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