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南阳康氏寻根

2013/9/25 11:00:40 点击数: 【字体:


    康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较大的姓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历代名人辈出的姓氏。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当代100家大姓中,康姓占总人口的0.28%,排在第75位。

  南阳康氏也属本市的一个大姓,人口约三万人,分布在南阳市区及市辖13个县、市、区,其中以社旗县、方城县、宛城区、邓州市、唐河县、新野县、卧龙区居多。

  那么,康姓的起源在哪里?南阳康姓的播迁,发展情况如何?经初步考证,起源有五。

  一、康姓最早和主要来源于西周武王的同胞弟康叔,出自姬姓。康叔的名字叫“封”,是文王的第九个儿字。他最初被封于康,故称康叔。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康叔初食采于康,或谓之康叔,其地颍川康叔城是也。”“康叔最初食采之地康,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消灭商朝后,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名禄父)继承祖祀,继续统领高朝遗民。另外派管叔, 蔡叔、霍叔率领周人居于邶、肃、卫三国以监视殷人,称为“三监”。周武王灭后朝第二年病死,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遂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谋位,就联合武庚作乱,周公出师东征,很快就平定了这场叛乱,杀死武庚和管叔,放逐蔡叔。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明的康叔统治,并且改封康叔为卫君,称“孟候”建卫国,都在今河南淇县,故又称卫康叔。康叔到达卫国后,发奋治国,把过去那些一直蠢蠢欲动的殷民治理的口服心服,做到了“化敌为友”,功在周朝社稷。因此,康叔的声誉日益提高,周成王把他征调入朝,让其担任司寇,掌管全国的刑法。康叔忠于职守,奉公执法,民众称道。后死于任上,被谥曰 “康”,以表彰他“勤政爱民”的功绩。他的嫡长子康伯继承他的封地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传到四十余代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卫国被秦国所消灭,此后,康氏的一部分子孙便以康叔的谥号“康”为姓氏,改为康姓,这就是当今康姓最早的一个起源,史称康姓正宗,是为河南康氏。

  二、康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昭武九姓”中的康国。“昭武九姓”是指九个小国,即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火寻国、戊地国、史国,其中,康国分布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撒马尔汗一带。国人是西汉时康居国人的后裔。西汉成帝时,康居国曾派遣王子到汉朝作为人质,并向汉朝贡献当地特产,据《梁书、康绚传》载:“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诏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康为姓。康国人进入内地后都以“康”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是康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为甘肃康氏。

  三、匡姓改为康姓,据明人王圻的《续文献通考》记载:“宋初避庙讳改匡姓为康姓”。宋初为避赵匡胤名讳,匡姓改为康姓。此为康姓的第三个来源。

  四、据《隋书》载:“突厥亦有康姓”。此为康姓的第四个来源。

  五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族

  河南康氏乃赫赫有名的周文王后裔,属王族世系,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自康叔、康伯后,历经了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鳌侯、共伯、武公、庄公、恒公、宣公、惠公、懿公、戴公、文公、成公、穆公、定公、献公、襄公、灵公、角公、庄公、悼公、敬公、昭公、怀公、慎、声公、成侯、平侯、嗣君、怀君、元君等君侯,到君二十一年,秦二世废黜姬角为平民,卫国延续800多年,康叔的后代传了四十余代,至此断绝了祭祀。其后裔分为卫、康二姓,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最近。

  康姓的祖先最初活动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即今淇县、滑县、浚县、濮阳县一带,这是康姓最早的发源地。

  秦汉之际,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匿身,康氏后裔因失国而感到消沉,加之政治气候不适应,他们很少在角逐场上露面。包括两汉以前,康姓人物在政治舞台上的著名人物可谓若苦晨星。直到东汉末年以后,康姓人物才逐渐见诸于史籍记载。

  两汉以后,康居国及后来的康国人不断迁入内地,主要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北方城市。东汉末至隋唐以前,康姓著名高僧和武将很多,但文人学士却相当少,这一点与其他姓氏显然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当时的康姓人物构成有关。康居国境内多产良马,人们大多善于骑射,而且佛教传播到这里的时间相对较早,所以来自康居国的康姓人物就很容易成为名将和高僧。

  东汉末年以后,康姓分布的地区逐渐扩大,他们由河南和甘肃两个地区不但向外扩展,特别是来自西域的康姓人物不断向内地迁移,迁到了长安、洛阳等重要城市,或进行佛事活动,或成为带兵的将领,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迁移,康姓人口的分布地区明显扩大。

  其迁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康姓人由最初的居住地向四周扩散,河南康氏的播迁范围很广。南阳距康姓起源地近,当然也有康姓迁入。二是甘肃康氏沿着敦煌、酒泉、武威、张掖 、兰州、凉州、长安、洛阳等地,又迁到北方的其它城市,有些已向南迁到河南地区。三是“安史之乱”后,随着我国北方地区人口的大量南迁,康姓人口也大量向南迁移。其四,五代时期,由于北方地区战乱不断,康姓人口也随着北方人口的南下浪潮不断南迁。正由于人口的不断迁移,使得这一时期康姓人口的分布地区明显扩大,其中也包括历史名城南阳。

  从文献记载看,隋唐五代时期康姓著名人物或大家族主要分布在以下地方:长安、岐州、扶风、(今陕西)池阳(今陕西泾阳北)、河南伊阙(今河南洛阳)、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河南(今洛阳)、巩县(今巩义市)、卫州(今河南汲县)、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酒泉(今甘肃酒泉)、晋阳(今山西太原)、太原府祁县(今山西祁县)、兖州(今山东兖州)、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蔚州兴唐(今河北蔚县)、博陵(今河北定州)、越州会稽(浙江绍兴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此时南方康姓出了一个大家族,这就是会稽康氏。康国安家族世代以博学多才而见重于世,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这与灵州康氏出武将形成了明显对照。

  宋元明清,康姓名人辈出,其中既有武臣良将,又有文人雅士,甚至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金融家、科学家等,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大显才能,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南阳的康氏,主要是河南康氏和甘肃康氏。其中,既有祖居南阳的,多数又系明清之际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何时迁的民,从何地迁来的?南阳现拟成立康氏文化研究会,专门探讨这个问题。如宛城区瓦店镇范岗的康氏,是清朝中叶从山西长子县迁移过来的,社旗的《康氏族谱》记载:“高祖于明朝天启7年(1627),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于河南省泌阳县羊册乡西北官田洼东康庄,来时高祖携带有妻子,两个妹妹和他二弟(单身汉)以及二世祖兄弟三人,在官田洼康庄耕居32年(即天启7年    顺治15年)。由于在此居住环境不适,加之官田洼康庄地处丘陵,土地希薄,高祖意见自己和同辈仍留在官田洼东康庄进行耕耘,守着家产,令其三双儿媳和孙子等,弃贫境,择宝地,另拓新田,重建家园。扶择尔后,备好乔迁事宜,整带行装,约定于康庄南边,官田洼东南角 “木桥”聚齐(当时只几棵柳树作桥,现在是木桥庄)。自此兄弟三人别离官田洼东康庄,天各一方,这即是康家流传至今“木桥”分手的片断家族史话。”二世祖行大康近科与家人和行三康进国向西南而去,行至社旗县郝寨乡取平川沃土定居,命名为下康(后分上康和下康)。新野上庄民国八年的《康氏族谱》载:“献节、同节、雅节、如节兄弟四人,分别于清嘉庆十年到二十年迁往裕州,黄店等地,《裕西康氏族谱》载:“始祖父母劳光卧迁裕,披荆斩棘,蒙霜露而居焉,垦田构室,几费艰辛, 基斯土,子孙绵延,家兴族旺,分居二十余村,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原标题::南阳康氏寻根】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根在中原南阳站 2011-2-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