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商丘百家姓:侯,起源古老,商丘望族

2013/9/6 15:03:08 点击数: 【字体:


    阅读提示

   
侯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仓颉。明代,侯姓是商丘的名门望族,侯执蒲、侯恂、侯方域等侯门名人,不但在商丘妇孺皆知,就是在中国明代历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现在,侯姓在中国《百家姓》上位列第78名,在我市,族人众多,市属三区及6县1市皆有分布。

   
在侯春来家里,珍藏着一幅《侯氏家训》。侯春来用它激励自己,警醒家人。

   
附:《侯氏家训》

   
一、家庭是人生的摇篮,人人都需要家,要保家、顾家,爱家中的每一个人;

    二、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不惹父母生气,友爱兄弟姐妹,斗嘴打架,最伤亲心;

    三、家人重礼貌,互相关怀,遇事礼让,早问好,晚问安;

    四、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真诚的信实,妥善的分工,经济公开,口和无争;

    五、婆媳无矛盾,姑嫂如姐妹,妯娌无裂痕,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六、生活严肃,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贪睡,打扫庭院,内外整洁,人人有责;

    七、朴素大方,节衣缩食,不奢侈、不浪费,勤俭持家,节约储蓄,家有余庆;

    八、教育子女,身教为先,婉言沟通,避免打架,鼓励学习和深造,行为端正,为家争光;

   九、居家安静,气氛和平,不聚众赌博,不酗酒喧哗,安和乐利,不争不夺无噪音;

    十、客人到访,贵宾为尊,热心招待,奉茶奉果,敬陪末座,言谈亲切,不可轻慢;

    十一、有志、有识、有恒、诚信、自省,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十二、爱国爱家,秉公守法,按规纳税,慷慨捐献,舍己助人,扶弱济贫,为善最乐。

    侯姓是古老而多源的姓氏

    侯姓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氏。最古老的侯姓起源,当为上古时期的仓颉。仓颉为黄帝史官,造字鼻祖。据说,仓颉本姓侯罔,后来将复姓简化为单姓,就为侯姓。侯姓在秦汉时期,有一个最大的望族,分布在今河北中西部,称“上谷侯氏”。《汉上谷长史侯相碑》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陕西白水自称为仓颉故里,白水县的侯氏,据称就出自仓颉一脉。我市虞城县古王集乡也有仓颉墓,周边的古王集乡、李老家乡等,分布着很多侯氏后裔,可能与仓颉也有渊源。

    另一支侯姓,出自于姒姓。侯方域故居里有《姓氏考略》,里面说:“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这里“夏后氏”是古部落名,大禹是其首领。该句话的意思是,夏后氏部落的后裔被封在一个叫“侯”的地方,其后人就将封地“侯”作为了姓氏。姒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代表了源自夏禹的家族和世系。

    现在,侯氏族人最多的源流是出自晋侯缗。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爵号“侯”。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唐国从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到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至各地,这些人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这一脉往上溯源,是直接传自轩辕黄帝姬姓。现在,侯氏多以晋侯缗为得姓始祖,这一脉人口众多。

    侯氏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通志·氏族略》记载,鲜插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

    由此可见,侯姓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氏。

    侯氏多名人,商丘是望族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在今河南、山东境内繁衍。随着人口的迁徙,侯姓族人很快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期间,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有一支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又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和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地。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到海外的。

    历史上,侯氏的表现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的就有57人。战国时魏国人侯赢,70岁时任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迎为上客,曾献计信陵君。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西汉高帝时有酷吏侯封。东汉初有河南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南朝人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 551年废梁自立帝,国号汉,到处烧杀掠夺,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隋代的侯白,性滑稽,善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遂称诙谐的演员为候白。唐初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唐代还有侯固,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鄜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北宋有治水专家侯叔献。明代有宦官、航

    海家侯显,当时名望仅次于郑和。明代还有三位侯氏名人,分别是侯执蒲、侯恂、侯方域。

    明代时,东林党、阉党之争波及朝野。刚正不阿的侯执蒲坚定地和东林党站在一起,与阉党势不两立,后来,侯方域在介绍祖父时说侯执蒲“树东林之帜”。

    侯恂,明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任户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开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名声甚佳。

    侯恂之子侯方域,明末与方以智等称“四公子”,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明代孔尚任所作传奇剧本《桃花扇》,描写的就是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现在,谈商丘古城,必谈侯方域。明代的侯方域,已经成为商丘古城的一个文化符号。

    “三门”侯氏一谱牵

    去年省内某报曾以《侯氏家族:从“戌籍”到名门》对商丘侯氏进行过报道。其中称:“侯氏初到商丘,是世代‘戍籍’。所谓‘戍籍’,是指户籍为戍守的士卒,一般是有罪充军至某地所记的户籍,被视为贱民一类。按照家谱记载,明代初年,一个叫侯成的开封人被调往归德成为‘戍籍’,后来他成为商丘侯氏始祖。‘成生英,英生滑,滑生显,显生和,和生进’,在商丘地面上传承了六代,侯家人以‘戍籍’身份务农,没有多少事迹可称。”

    记者写此稿时曾认真阅读了《侯氏家谱》,《侯氏家谱》清代、民国时期的序言,均谈到商丘侯氏的来历。《侯氏家谱》序言称:“商丘城东侯氏,始祖兴公,配韦氏,原籍山西汾州,高平人氏,乃元末明将。自洪武定鼎金陵,奉诏以武功伐大梁……后解甲归田,占籍于商夏之间。”如按此说,商丘侯氏始祖非侯成,而是侯兴。侯兴为元末明初一名武将,也非“戍籍”,他是奉诏攻打大梁(今开封),后来定居商丘城东。

    《侯氏家谱》里说,侯兴有三个儿子,分别叫侯得林、侯得山、侯得旺。侯得林定居永城,侯得山定居商丘,侯得旺定居开封杞县,这就是豫东侯氏“老三门”之说的起源。1986年,有侯氏热心人联系“三门”,再续家谱。当时,侯氏族人曾将豫东侯氏的分布绘了一张简易图,从开封杞县至永城,绵延300多里,仍然能看到侯氏“三门”分布的形态。

    在我市民办教育界,有一位侯氏名人,他就是商丘学院的董事长侯春来。侯春来一家三代,严守侯氏家训,传承侯氏家族关心天下、修身治学的美德。侯春来的祖父母积德行善,治家有方,在虞城远近闻名。侯春来的父亲侯效思、母亲冯巧云,都是在10多岁就参加了革命,为我党的事业做了很多工作,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侯春来办学,以兴祖国教育事业为己任,不求虚名不逐利,坚持“三不怕”(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精神,把教育事业越办越大。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现在的教育集团,拥有7所学校,其中包括商丘学院、安阳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外国语学院(筹建中)等3所高校。

    侯春来一家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风,生活艰苦朴素。直到现在,侯春来一家人还靠工资生活,入住民居,不坐豪车,经常与教师同吃工作餐。但对社会,侯春来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商丘学院一次捐款30万元,在全省高校捐款数额排名中居第三位,受到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共为社会公益事业捐钱捐物计3000多万元。【原标题:商丘百家姓:侯,起源古老,商丘望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京九晚报 2011-12-23 作者:蒋友胜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许昌小西湖:西湖虽小亦西子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