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伊尹:中国最早的烹饪大师(下)

2013/8/26 11:31:17 点击数:169 【字体:


    核心提示: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强调:我们不去追随孔子,而愿意推崇伊尹。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心目中,整个人世间好比做菜的厨房,他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

    《老子》第六十章开宗明义:“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这句话用的典故,就是伊尹对商汤所说的治国道理。

    伊尹历商朝数世,治国有方。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天下为己任”、“任人唯贤”、“以德治国”、“政令如一”、“与时俱进”等典故均出自伊尹。

    1  历商数世,帝王之师

    成汤在伊尹的辅佐下推翻夏朝,得了天下,过上了伊尹说的“可享天下美味”的好日子。

    在位13年后,成汤病死,而他的大儿子太丁比他死得还早,伊尹便立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帝。3年后,外丙死了,伊尹又立他的弟弟中壬为帝。4年后,中壬也死了,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这几任商王都尊伊尹为师保,他是名不虚传的帝王之师。

    在伊尹的辅佐下,这20年来,商朝帝王虽然换得勤,国家倒很太平。可是,太甲即位后,打破了这种局面。

    太甲从小娇生惯养,很不懂事,即位后不遵守成汤定下的法令,不理国政,滥施暴力,很令伊尹头疼。为了教导太甲,伊尹下了很大力气,费了很多心思,可是都不奏效。后来,伊尹忍无可忍,将太甲放逐到桐宫(成汤陵寝所在地),令其悔过重新学习成汤的法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放太甲于桐”事件。在此期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

    据《史记》记载,太甲在桐宫3年,体会民间疾苦,进行深刻反省,终于在灵魂深处爆发了革命,认识到自己以前犯下的过错。伊尹认为太甲知错就改还是好帝王,于是迎太甲回朝,并交还了政权。

    太甲被接回来时,表现得非常谦恭诚恳。《尚书·太甲》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zhǐ,意即招致)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这段话的大意是,太甲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对伊尹说:“我德行不好,自己招致不善。欲望败坏了法度,放纵败坏了礼制,给自己带来了罪过。”接着,他说了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然后又说:“以前我违背您的教训,自己还跟没事人似的,希望以后您还能匡救我,让我得以善终。”

    你别说,这个太甲还真争气,改过之后没再犯什么错,在伊尹的帮助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伊尹为商朝理政安民数十载,死于太甲之后的沃丁时,死后大雾三天,沃丁以天子之礼将其葬于亳。据《偃师风土》记载,在偃师城关杏园村南新寨附近有伊尹墓(又称阿衡墓),与田横墓南北对峙。旧时新寨村为阿衡镇,因伊尹在商朝官职为阿衡(宰相),村人遂以其职务呼之。

    由厨入相的伊尹在《尚书》中被称为“元圣”。《中国将相辞典》收录自夏至清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878位将相,《中国历代名师》记述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52位名师,伊尹均居首位。

    2  由食至药,汤剂始祖

    伊尹在烹饪界的地位很高,史书中有“伊尹煎熬”(枚乘《七发》)、“伊公调和”(梁昭明太子《七契》)、“伊尹负鼎”(《史记》)、“伊尹善割烹”(《汉书》)等记载,后来也借指厨艺高超的厨师。

    此外,伊尹还发明过不少炊具。如古代人让小孩子“抓周”,所用物品中就有“伊尹镬”,这是古代一种代表性的炊具,寓意守家爱家,一生幸福。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伊尹除了是烹饪鼻祖,还是中药汤剂的发明者。

    关于伊尹首创汤液之说,《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伊尹“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

    人们常说药食同源,确实很有道理。伊尹善于烹调,又出生于草药丰富的伊水流域,精通医学。在为百姓治病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一个经验:将草药煮熟服下,比生食效果要好。于是,他运用烹调食物的经验,将草药混合煎煮,配成汤液给病人服用。

    现在我们知道,汤液即汤剂,其制作方法与烹调食物相似,就是将各种药物加水煎煮,以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促进人体吸收,并减少副作用,是中医治疗疾病使用的主要剂型之一。但在古代,从生食草药到创制汤剂是一大进步,伊尹功不可没。

    同样,伊尹也通过自己的医病之理论证了治国之道。《吕氏春秋·先己》中就记载,伊尹曾劝成汤,“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伊尹和姜太公吕望一样,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世并称为“伊吕”。不过,现在想想,作为一代名相,他们的阶梯似乎都是特殊才艺:一个是特级厨师,一个是垂钓高手,这似乎也再次印证了“艺不压身”的道理。假如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当宰相,没准儿还能合伙干点什么,比如开个卖水煮鱼的饭店之类的,是不?

    3  悠悠千载,伊水寻踪

    根据史书记载,伊尹出生在夏朝末年的伊水流域,是洛阳人,在洛阳市栾川、嵩县、伊川等地,都有伊尹祠及雕像、碑刻等,纪念这位烹饪鼻祖、第一名相。

    明《一统志》说:“空桑涧在嵩县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今嵩县纸房乡龙头村有伊尹祠,相传是伊尹出生之地。该祠1978年被列为嵩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河南省历史文化遗产。

    12月16日,我们驱车来到这里。龙头村通公路,交通很便利,只是从公路到伊尹祠,要先过一座桥,再上一个坡。在桥对面看,伊尹祠背倚长满栗树的山坡,环境十分清幽。不过,与相邻的龙头村小学相比,它显得破败了些,孩子们的欢笑声和读书声,更衬托出它的落寞与沧桑。好在祠前有一块1978年的“嵩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子,院里还有两通古碑,告诉人们这里是伊尹出生地。

    72岁的村民耿天锁和人在墙脚负暄闲谈,他是这里的看门人。“进来看看吧。”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拄着木棍走进北边厢房,抱出几块展板,上面是伊尹及其母伊姑的生平介绍,只是由于长时间日晒,字迹已经模糊。

    院里的两通古碑中,一通字迹不清,一通是明代县令吴祥所立的“重修伊尹祠记碑”,记载着称颂伊尹的文字。南边厢房门上还有一副对联:“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上联说伊尹耕于莘野,下联说孔丘著书尼山,一为“元圣”,一为“至圣”,二人如此聚首,感觉挺好。

    可惜,也只有这些了。

    “都几千年了,留下来的东西不多,不过,反正这儿就是伊尹的出生地。”耿天锁讷讷地说,桥头原来有块石头,上面有红印,是当年伊姑生子后支锅烧水的地方。“后来修路,都炸没了。”顿了顿,他又补充道,“附近还有‘红土坡’、‘洗婴潭’、‘念子沟’等好多地名,这些地名,外地都没有。”

    返回途中,我们又来到伊川县平等乡,寻访当地的伊尹祠——这个伊尹祠也是寂寞的,很多当地人并不知其名,只知道附近有个“冢子疙瘩”。而夕阳下的枯草中,那通“第一名相”的石碑,似在对来人无声地讲述着伊尹的过去。

    伊尹生于3600多年前,距今实在太过久远,我们眼前能看到的东西不多也很正常。只是,这现状还是令人不甘:毕竟,他生在伊水流域,这是他的故里。从奴隶到名相,他的一生书写了那么多的传奇,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财富,如今,山东、四川、河北、浙江甚至东南亚都在推崇伊尹文化,中原的其他地方如开封、商丘、虞城等地也在对伊尹文化大力开发,作为他的“老乡”,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更何况,3600多年后的今天,餐饮业虽已十分发达,人们能吃到很多过去想不到的美味,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健康和快乐。

    问题出在哪儿?当你迷茫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当年的厨圣伊尹在说: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作为烹饪鼻祖,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伊尹已成为很多地方争抢的“香饽饽”。正因如此,网友“奇石顽童”十分担忧,发帖呼喊:不能让“伊尹”流落他乡!而伊尹微笑不语。这个生于空桑的一代厨圣,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在,他仿佛在说:看你们的了!(记者张广英文/图)【原标题:伊尹:中国最早的烹饪大师(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网 2011-12-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