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一词,大约出现在魏晋时期,但当时这个词汇的含义,并没有清正廉洁之意,只是指地位显贵而工作清闲的官职。
在那个时候,清正廉洁的官儿,不叫清官叫“循吏”。顾名思义,循吏是奉法循理的官员,他们“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他们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智谋出众,他们重农宣教、造福一方,“所居民富、所去见思”。其道德人品、过人才智、为政业绩都卓然出众,为世人敬仰。
“循吏”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首创《循吏列传》,此后历代史家、历朝正史沿袭《史记》,基本上都为循吏立传。有学者遍阅二十五史,发现各代《循吏传》的择人标准都定得十分高,可说是好中选优,优中选萃,百千万中择一。《史记》时间跨度为3000年,其《循吏列传》只写了五个人;《汉书》至《清史稿》,时间跨度2000多年,其间的《循吏传》,不过记载了400余人,其中不少人还只是简单一笔。
在中国历代循吏序列中,孙叔敖是一位重要的角色,他是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写的第一个人物,因此历来被尊为“循吏第一”。大致在南宋晚期之后,民间语言系统大量出现“清官”一词,没有了“清闲”的含义,专指清正廉洁的官员。后来,“循吏”一词被“清官”取代,口语中很少使用了。因此孙叔敖又被称为“古今第一清官”。
孙叔敖是何许人?有什么样的事迹?何以当得“古今第一清官”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