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汉画像石上的南阳黄牛

2013/12/16 17:29:56 点击数: 【字体:

 
 历史上,河南南阳盆地是牛耕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南阳黄牛饲养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舍饲、圈养阶段。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而且还形成独特的“饲牛经”,并据此与秦穆公对答治国之策,受到秦穆公的青睐,演绎出了一段“饲牛拜相”的千古佳话。南阳所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有大量的铁犁、铁铧,充分证明那时南阳牛耕已很普遍,黄牛已成为“耕农之本”。南阳黄牛体质健壮高大,力强持久。肉质细香味浓,皮质优良,由于这些优势特征,“中国黄牛研究所”现就设在南阳。
  
    黄牛既为汉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自然会被社会各阶层所重视,在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牛是最常见的画像内容,有“牛耕图”、“牛郎织女图”、“斗牛图”等。汉画中黄牛高耸的脊背,尖锐的犄角,躁动的四足,给人一种充满“力”的感觉。1985年,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黄牛形象,被设计成《五牛图》作为邮资图案而发行。但给笔者印象较深的还是1976年南阳方城县城关镇东关村发掘的一座汉墓墓门右上门楣上的画像,画像石高47厘米、长232厘米,图中刻一熊、右拒一龙、左拒一牛。牛后刻一阉者,趁牛前抵抬后腿之际,操刀割牛睾丸。《周礼·校人》云:“颁马攻持”,就是对马(牛)的“去势术”。1982年在方城还发现一块内容相似的汉画像石。石上图刻一虎一牛相斗。牛后刻一阉者,头戴尖帽、袒胸赤臂,趁牛全力前抵,抬左后腿前起之际,用左手托牛睾丸,右手执利刃割之。这两幅《健牛图》,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南阳人给公牛去势的场面,充分证明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南阳人就已熟练地掌握了给家畜去势的技术,并用之于牛的改良品种选育之中,这对牛的选优汰劣,提高南阳黄牛的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更反映了中国古代兽医外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研究我国古代兽医外科学的宝贵资料。2004年11月上旬,中国·南阳首届黄牛节在南阳唐河县隆重举行,具有深厚底蕴的南阳黄牛文化搭起了南阳对外开放的平台。(原标题:汉画像石上的南阳黄牛)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2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