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何浩庄历尽磨难书写官瓷人生

2013/7/1 9:58:54 点击数: 【字体:


    官瓷制作精美,用料考究,有“贡筐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之说,精美绝伦的官瓷仅供御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北宋官窑存世仅19年,其后沉寂近千年。

    1980年,在漫长的沉寂之后,一座馒头窑又在北宋官窑遗址的土地上竖起。以何浩庄为组长的北宋官瓷研究小组经过260次胎、釉色配方实验之后,终于研制成功北宋官瓷仿制品。国家级鉴定专家看后,认为仿制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可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官窑传世品媲美!”

    出身世家 自幼爱瓷

    曾因一件喜爱的紫红瓶,何浩庄被红卫兵打得皮开肉绽。

    “这就是我仿制的北宋官瓷!”在何浩庄的博古架上,记者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鼎炉、投壶、贯耳尊、琮式瓶、螭耳瓶、菊花花觚、贯耳花觚……天青、翠青、粉青、大绿、月下白,莹润内含,莹如美玉,润若凝脂。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官窑青瓷爱得深沉!”爱瓷如命的何浩庄,与官瓷的缘分仿佛是命中注定的。

    65年前的一天,古城开封大黄家胡同19号院,何浩庄出生。爷爷喜好收藏,家中祭红瓶、粉彩、小茶壶等瓷器数百件。在名窑佳器之中长大的何浩庄,也是爱瓷如命。何浩庄刚满20岁时,家中所藏瓷器被洗劫一空。为了与红卫兵争夺一个最为喜爱的紫红瓶,何浩庄招来棍棒、皮鞭抽打,被打得皮开肉绽……

    “缘未尽,梦未了。”1980年,国家经委下达恢复北宋官窑的重大科研项目。不知是天意还是机遇,这个历史使命竟鬼使神差地落到了何浩庄肩上。他担起了北宋官瓷试验组组长的重任。

    找寻资料 恢复官瓷

    所寻资料一鳞半爪,南下求艺被拒门外,何浩庄受尽磨难。

    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官、汝、哥、定、钧”五大名窑制品斐声世界。官瓷专供皇家使用,其制作工艺复杂,烧造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一件精美器物常常要烧造几窑甚至十几窑才能获得。官瓷烧造技术当时属于绝密,封于大内,绝不外传。烧造的成品专供皇室,次品全部销毁。

    北宋官窑毁于宣和七年,仅存世19年,失传已有近千年。几经水难,当年的汴京早已被黄河的泥沙深埋在几米厚的黄土之下,官窑旧址难寻。加之官瓷传世品极少,复制特别困难。

    到1980年为止,宋代“官、汝、哥、定、钧”五大名窑,有四窑已相继恢复,唯有官瓷难以恢复。

    官瓷烧造技术失传,要想恢复官瓷,第一步就是寻找官窑的历史资料,给仿制找到依据。何浩庄和同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几本现代陶瓷著作。但著作对官瓷的介绍仅限于外部特征的描述,没有原材料、制作方法等方面的资料。

    “北方找不着,就到南方去!”何浩庄了解到,与北宋官瓷相呼应的,历史上还有南宋官瓷。南宋官瓷虽然不及北宋官瓷精好,但外观十分近似。得知南宋官瓷已由杭州某瓷厂恢复生产,何浩庄当即和同事下江南,希望得到从原材料到制作技艺等多方面的教益。哪知该厂以官窑技术属绝密,将何浩庄等人拒之门外。

    苦寻不辍 柳暗花明

    景德镇80岁老人与何浩庄同“痴”相怜,相赠祖传官瓷秘方。

    “山穷水尽!”20多年后的今天,当何浩庄向记者讲述当时的困境时,依然是一声长叹。“不能放弃!”何浩庄等人尽管沮丧之极,仍然不肯回头。

    在当时的杭州美院,何浩庄等人找到了邓白教授。邓教授向何浩庄介绍了一些官瓷历史传承的情况和知识,并建议他们到景德镇去找找。“景德镇可能有仿宋官窑!”这个消息让何浩庄十分振奋,当即前往。

    在景德镇,何浩庄几乎把制瓷大厂访问遍了,也未能找到生产仿官瓷的资料和遗迹。一位老师傅被何浩庄千里寻瓷的精神所感动,便告诉他市郊曾有一家人仿官窑,但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位,不知道地点。

    何浩庄在“大概方位”找了十几天,找得口干舌燥也没有结果。“先找口水喝吧!”何浩庄走进了一家没有围墙的农舍。农舍里生活着一名80岁的孤身老人,一贫如洗,但是老人床前小桌上一个清仿官窑瓶让何浩庄惊喜万分,几近晕倒。经询问,老人叫吴昌明,生于制瓷世家,其祖父吴明官曾任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督窑官。吴家仿官、汝、哥三种窑瓷器。吴昌明是吴家第九代制瓷传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但在“文革”中家破人亡,妻子和儿子为护瓷器被斗至死。得知何浩庄千里迢迢为恢复北宋官窑而来,老人十分动情。接连两天,老人给何浩庄讲了许多官窑知识。第三天,何浩庄告别时,老人拉住了他的手:“孩子,我看你也是个‘瓷痴’。咱俩投缘,你愿意拜我为师吗?”何浩庄大喜过望,跪地拜师。老人撕开上衣胸前的补丁,掏出一页发黄的信纸,郑重地交到何浩庄的手中:“孩子,这张祖传官窑秘方,是你师娘和师哥用命保下来的。今天交给你,让官窑回故乡吧!”

    研制官瓷 呕心沥血

    260次试验,1000多个日日夜夜,何浩庄累得接近死亡边缘。

    揣着珍贵的官瓷秘方回到开封,何浩庄与试验组的同事投入到了实际研制中。

    为找烧瓷原料,何浩庄等人远赴禹州,在深山狭谷中采集矿石。将原料运回开封后,何浩庄等人加紧进行釉料配方研制。要烧出官瓷的裂纹,必须找出胎、釉膨胀系数的最佳差异。何浩庄等人试验了260个配方,每天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

    转眼到了1984年,经过260次的试验,官瓷烧造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有关方面决定邀请国内陶瓷权威对仿制品进行鉴定。在为鉴定会撰写实验报告时,何浩庄两眼一黑便失去知觉……

    醒来后已在病床上,看到医生脸上的汗珠、家人含泪的眼睛,何浩庄感觉到自己是刚从死亡线上回来。

    “我感到人生之路对我来说也许不会太长了。突然间,我觉得有许多事情要给爱人交代一下,可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千头万绪,有一件事最让我挂念,那是唯一的财富——1000多个日日夜夜血与汗的结晶。我要爱人快把家中所有官瓷资料整理一下,打电话让试验组来人,取走这批关系官瓷研究成败的重要资料。”

    官瓷研制 惊世奇迹

    仿官瓷釉色如玉,可与故官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相媲美。

    1984年6月,北宋官瓷鉴定会如期在开封举行。当专家步入展厅,看到一件件如脂似玉、精美绝伦的官瓷仿制品时,惊叹开封人创造了一个奇迹。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冯先铭代表鉴定委员会宣读鉴定证书:“仿制产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可与故官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官窑作品相媲美,仿制品是成功的!”

    北宋官瓷仿制成功的消息通过新华社传遍海内外,世界为之轰动。

    何浩庄因设计了北宋官瓷胎釉配方、烧成曲线和工艺流程,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1984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官瓷烧造技术研究搁置……

    1996年,何浩庄自动离职,借款几十万元在北郊租了场地竖起了窑,继续自己的官瓷研究事业。何浩庄带着儿子、儿媳不懈努力,研制出20多种官瓷的器型,丰富了官瓷的种类。烧制的官瓷作品获得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河南民间工艺美术金鼎奖等多种奖项。

    65岁的何浩庄踌躇满志,正加紧筹建北宋官瓷传承基地,准备出两本官瓷研究的专著,还想在开封举办一次北宋官瓷国际学术研讨会,把官瓷艺术发扬光大。

    让何浩庄深感欣慰的是,儿子何世忠、儿媳胡利民已经把官瓷艺术继承了下来,两人已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9岁的小孙子也对官瓷很感兴趣,已可以分清哪是官瓷哪是钧瓷,还烧制了一个官瓷马放在书桌上。作者: 卢浩然 李克君 【原标题:何浩庄历尽磨难书写官瓷人生】

何浩庄历尽磨难书写官瓷人生
何浩庄和儿子何世忠研究官瓷。
何浩庄历尽磨难书写官瓷人生
何浩庄在制作仿官瓷。

何浩庄历尽磨难书写官瓷人生
何浩庄撰写研究文章。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2007-04-0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何浩庄:重现北宋官瓷惊世风采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