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和的"洛阳三彩"情
2012/7/24 12:16:5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是“洛阳三彩”理论体系的先导者,“洛阳三彩”三彩釉画的开创者。本期《今日关注》节目,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郭爱和的“洛阳三彩'情。
1983年,郭爱和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入学两年后,开始划分专业。许多同学都选择国画专业、油画专业,而工艺美术专业却很少有人报名,认为工艺美术属于工匠的范畴。郭爱和在老师的动员下勉强报了这个专业,当他真正接触这个专业时,才发现工艺美术的魅力,尤其是洛阳三彩的研究制作,令他沉湎其中无法自拔。1986年,郭爱和毕业创作采用“三彩工艺”并取得成功,在学校引起了轰动。洛阳师范学院领导发现了他的潜质,将郭爱和留校,在老师梁鄂的带领下成立了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研究三彩艺术的研究机构。
郭爱和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印象中,三彩就是“唐三彩”,就是骆驼、马和男女陶俑,如果现代烧制的三彩陶艺也笼罩在“唐三彩”的名号之下,就无法给后人留下当代的三彩符号。经过一番研究,郭爱和提出了“洛阳三彩”这一名称。郭爱和说: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是仿古的还是传承的,是发展的还是创新的,统统都称为“洛阳三彩”。这样就能把事业做的比较好,也能把这个文化产品做成真正属于我们洛阳的,能与时代接轨的,又有历史脉搏的文化符号和名片。如果我们停留在以前的认识中,对这个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
郭爱和认为:三彩艺术是中国陶文化经过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的光辉结晶,汉代的低温铅釉陶器是三彩陶的开始,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高潮期,到宋代,清淡风雅的文人情趣影响到了三彩陶,于是产生了许多日常家用的盘、瓶、杯等精致的小品。三彩琉璃到明清两代进入全盛时期,琉璃瓦、琉璃雕塑装饰在宫殿庙堂之上,成为中国式建筑最通俗的标志和最醒目的风采。三彩陶塑在发展进程中,根据朝代审美取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汉代的沉稳,唐朝的辉煌,宋时的淡雅,明朝的亮丽,清时期的素净,郭爱和沉醉在这条色彩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创新,把立体的三彩陶塑演绎成平面的三彩釉画。
由于早期发现的唐代器物釉色以赭、绿、蓝、黑、白五色为主,而在人们的普遍观念里,黑白不为色,所以就把出土的唐代陶器称为唐三彩。后代艺人在烧制器物时,色彩日渐丰富,因古代汉语中“三”与“多”本义相同,所以仍以“三彩”称呼。唐代的三彩,除烧制部分生活用具外,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盛唐厚葬之风,如马、骆驼、男女侍俑、文武官俑等,以造型雍容华贵、色彩饱满明快而闻名中外。但唐三彩的色彩相对单调,不足以表达作品的艺术内涵,特别是红色,自古以来在陶瓷工艺中十分罕见,有“三彩带红,价值连城”的说法。郭爱和在研制三彩壁画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画面的色彩丰富起来。郭爱和说:把传统的技艺时尚化,和生活接轨,比如做成家庭装饰、室内装饰,包括大型壁画。我们最早遇到的瓶颈就是色彩不够丰富,色彩相对比较少。我们怎样去研发出更多的色彩,更多的品种,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色彩问题,郭爱和反复做试验,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修正完善,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手段,精心调配着釉料中的铜、铁、钴、锰等各种元素的含量,终于研制出了500多种呈色纯净、发色稳定的釉色配方,大大突破了传统三彩釉色的范畴。郭爱和说:现在三彩烧制出来的色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家协会主席杰尼特誉为:世界上最艳丽的陶瓷。它的这种透明,它的这种流动和亮度,都是其他陶瓷所不能比拟的。
为了更好地拓展三彩的应用领域,发展三彩技艺,郭爱和创办了天旗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了“三彩艺”这一品牌,全心致力于三彩工艺的传承。由于三彩釉画是一项全新的画种,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参照,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包括窟炉都是郭爱和亲自设计。好不容易把产品研发出来,却没有客户,接不到定单,这就意味着企业无法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郭爱和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全国各地参展,逐渐接到了国外的一些定单,但在生产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人手缺乏问题。由于看不到前景,很多技术人员不愿干这一行,纷纷离职。有一天郭爱和来到工作室,推门一看,只剩下一个工作人员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亲戚朋友都劝说郭爱和,不干这一行了,从事其他职业,都比这强,但他舍不得放弃三彩艺术这个充满探索意味的全新事业,依然坚持了下来。如今他的公司员工已达到了100多人,先后建立了制作工厂,销售展厅,并在老城丽景门成立了“三彩艺”馆,今年在洛阳新区又建成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当成了社会责任,那么他就具有了广阔的胸怀。郭爱和把弘扬三彩当成他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为了三彩,郭爱和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因为他看到了日本有“奈良三彩”,韩国有“新罗三彩”等等,如果人们还在脱口而出“唐三彩”,那么,“三彩”这一工艺称号就可能会花落他家,离洛阳而去。因此郭爱和编著了一部《中国洛阳三彩》。书里图文并茂,阐述了中国三彩的发展,更正了世人的偏见,也为“洛阳三彩”正名。郭爱和认为:文物及传统工艺命名惯例为以首次发现地命名居多,三彩首先是在洛阳发现的,三彩工艺品也是首先在洛阳被大量仿制的,三彩工艺也是在洛阳创新和发扬光大的。郭爱和引经据点,把人们习惯称呼的唐三彩更名为“洛阳三彩”,并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认可。2006年,郭爱和的三彩艺作品《龙门石窟》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小学美术教材,2011年三彩艺作品《中国马》被选入大学教材,这都是洛阳三彩釉画艺术被肯定的标志。郭爱和在研究三彩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延续着自身的光辉。有了这样的认识,郭爱和的作品一步步走向成功,焕发出令世人瞩目的光彩。
几十年来,郭爱和的三彩作品囊括了国际国内六大金奖,三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四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等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郭爱和向世界奉献出了他精心创作的大型壁画《国之中,城之源》,成为中国馆中最大的工艺精品。郭爱和说:这是洛阳三彩大型壁画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这上面融合了我们洛阳和河南的很多很多元素,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首次将玉、青铜、钧瓷、汝瓷融为一体的洛阳三彩壁画。
随着洛阳三彩的光芒绽放,郭爱和也收获到了一串串闪亮的荣誉,2011年8月,郭爱和荣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10月,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原标题:郭爱和的"洛阳三彩"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洛阳广播网 作者:张健 20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