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政:用心铸就艺术精品
2012/8/2 8:28:1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他不善言辞,向来都是以作品说话。在11月30日的“钧瓷艺术研讨会”上,每当大家要他介绍情况时,不善言辞的他都会先端起茶杯喝水,然后要其助手“帮忙”介绍。
他以火候掌控闻名业界,被尊称为钧瓷界的“一把火”,但30多年来,他一直都默默耕耘在钧瓷的第一线;他的作品如同其人:厚重、讲究、大气、简洁……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陶瓷专家、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杨国政。
苦学终得“满窑红”
杨国政出生于钧瓷世家,从小就受家庭的影响,对钧瓷也十分喜爱。1974年,杨国政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镇办企业。从此,他开始了真正的钧瓷技术学习生涯。
1977年,天津美院的教授王之江、王麦秆为培养一批有文化的钧瓷专业学员,来到了神垕镇。当时,杨国政和另外五名学员一起被教授选中接受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厂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雕塑、造型、烧窑等基础工作又很累,其他学员逐渐放弃了。但是杨国政依然坚信自己能学会并制作出好的钧瓷,就经常读一些与钧瓷相关的书,不懂的问题也经常向教授请教,这样一直坚持到最后,他的钧瓷技术进步很快。
两位教授走了以后,瓷厂又请了两位技术员过来烧制钧瓷。可由于当时镇办企业的条件很差,这两名技术员烧制两次钧瓷都没有成功,重视名声的他们就不敢再冒险了。“正当厂领导思索是不是以后厂里就烧不成钧瓷时,杨大师就主动请战,自己要去烧制钧瓷。”杨国政助手张大强回忆起当年的情况,仍旧历历在目,“为什么他能够请战呢?是因为在那两名技术员烧制的过程中,他时刻仔细观察,再加上他曾读过很多钧瓷方面的书。他不断地研究和学习,当理论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他就有信心能够做好。”
为了能够拿出自己的作品来说话,杨国政马上就投入到钧瓷的制作当中。“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第一次就烧出来了个满窑红。”张大强表示,“这都是用心苦学出来的,从那次以后他就被尊称为钧瓷界的‘一把火'。”
杨国政的第一次“满窑红”后,仍旧坚持学习、研究、实践。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处在钧瓷生产的第一线,练就了钧瓷生产的十八般武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钧瓷艺术大师。
钧瓷界的“一把火”
亚洲四条龙,钧瓷三国政。在禹州的神垕镇,有一个顺口溜: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而钧瓷的美贵在窑变,窑变又贵在烧制。“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杨国政说。
在烧制钧瓷的过程中,杨国政也有过意外收获。有一次在烧制过程中雨下得很大,由于用的是弱质煤,温度稳定一段后再升,升一段再停停,然后过一段再升。最终烧出来的钧瓷蓝中透红、红色的顶上有很多小蝴蝶在飞舞,看起来十分美。 而当时,好多人认为这是烧坏的,他们认为杨国政只是在追求红的美,窑变的还不够。但是国营禹县瓷厂的实验室主任孔铁山看到杨国政的那件作品时,说:“我在国营瓷厂几十年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钧瓷了。”广州美院的教授过来时,那个钧瓷的口边打破了一小块,但是他们只要那一个,不要其他的。
杨国政得出结论:烧制钧瓷时,把握好温度起起伏伏的节奏感,这样才能烧出好的钧瓷。
有意外收获同样也有失败的时候。因为同样的人、同样的窑,在季节、风向、燃料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都会烧出不一样的结果。固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一天,狂风突然来袭,天气骤然变冷。杨国政在烧制的过程中,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还是按照平常的情况去烧制,结果那次的钧瓷没有烧制成功。后来杨国政就总结出来经验,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而改变烧制的温度。
在用煤来烧制钧瓷的时候,当温度达到1200℃时,往往就很难再升温,这时,杨国政就采取用柴火来烧,温度更容易升到1300℃。现在杨国政对烧出的温度把握与用温度计测量相差不会超过10℃。这就是靠经验的长期积累达到的。
杨国政的作品最具有“宋代神韵”,因此他的作品经常被别人拿来做旧。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在制作的过程中,曾实验了上千次才得以成功。在实验的过程中,杨国政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他烧制钧瓷所需的煤,都是靠自己烧制出来的钧瓷按当时市场价用1:2的比例跟别人换来的,“杨大师在追求作品的宋代神韵时,是不计较成本的,也从没有去考虑如何尽快赚钱,只是想着如何尽快做到最好。”张大强说。
如今,杨国政谈到自己从业三十多年的感悟时,说道:“在烧制的过程中应该‘三勤'——勤添煤,勤撬火,勤看火。做不成功时,就不停地做实验,做几次实验还不行,就先出去琢磨为什么不成功,然后回来继续做实验,几经反复,不断琢磨,不断实验,最终才能成功。”
传承精品制作工艺
杨国政最大的梦想就是传承历代钧瓷制作工艺,制作出传世精品。
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表示:“近年来,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手拉坯制作的越来越少,杨国政一直坚持手拉胚制作,其作品独一无二,从釉上来说,厚重、有特点;从型上来说,讲究、大气、简洁、精到;从火候上来说,独到、实属奇美,是难得的精品。”
杨国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拉坯的心得分几个章节详细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我现在又写了一本《钧瓷艺术与工艺流程》,明年就会出版。”杨国政表示,希望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体会,能使手拉坯这朵艺术奇葩得到更多的传承。“只有通过手拉胚制作的艺术、烧制的艺术、上釉的艺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钧瓷艺术精品。”郑州大学化学系高级工程师张西林也十分赞赏杨国政的作品,“杨国政以超高的技术,制作的钧瓷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人性与作品属性融合在一起的深刻哲理。”
杨国政为了很好地传承钧瓷制作工艺,曾接收了好几个徒弟,杨国政的儿子也在跟他学习钧瓷制作技术。他还打算在神垕钧瓷大师园(正在筹建)中建立花园式的集参观、研究、生产为一体的工作室。
坚持使用手拉胚制作,坚持亲自烧窑,坚持亲自上釉,这就是杨国政三十多年来一贯的工作方式。其作品先后获得农牧渔业部金奖、河南省钧瓷珍品奖、中国钧瓷文化节金奖等十多种奖项。近些年,杨国政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陶瓷专家、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杨国政等荣誉称号。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旅游节上,杨国政参选的12件作品全部获得大奖,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握着他的手说:“你对钧瓷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原标题:杨国政:用心铸就艺术精品】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经济视点报 作者:黄修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