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说到猪八戒首先会联想到《西游记》中那个既吃苦耐劳又憨厚率直的虚构喜剧角色,而在我国历史上确有一位“朱八戒”,还是咱河南老乡。
相传,吴承恩家乡有个二流子,名叫朱八,既懒又馋,还常偷偷摸摸。吴承恩认为世人应“以朱八为戒,勿学朱八”,故在笔下有了猪八戒这一形象。
传说无据。史实上“朱八戒”即僧人朱士行,法号八戒,三国时高僧,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史载,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他出家受戒后,在洛阳一带讲解《小品般若》佛经,因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略了很多,讲解起来词意既不明确又不连贯。他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魏甘露五年,朱士行从长安出发,越过流沙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得到了《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了九十章。朱士行留在于阗,八十高龄客死他乡。他的弟子弗如檀等历经二十余年,把抄写好的经本送回洛阳。
朱士行不仅是西域求法(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也开启了中国僧人讲经之始,为后世西行求法者如法显、宝云、玄奘等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梁僧祐《出三藏记集·朱士行传》记载“志业清粹,气韵明烈,坚正方直,劝沮不能移焉”。晋道安也曾称赞朱士行说“善出无生,论空持巧,传译如是,难为继矣”。如今,西湖飞来峰东南角的龙泓洞中还有一组传神的“白马驮经”宋代浮雕,上面就刻有“朱八戒”三字。
从时间和历史影响角度分析,咱的河南老乡“八戒”,应是玄奘的“师傅”而非“徒弟”。毕竟,他作为我国佛教史上到西域求法的第一人,要比唐僧早三百多年到西天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