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wēng——始于夏启时期的姓
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夏后启时有翁难乙,是翁姓之始。”启是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儿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者。启即位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统治中心在今河南禹州、登封一带。所以,最早的翁姓出自今河南。
张澍又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云:“周昭王夫人观白云有孕而生子,左手文曰‘公’,右手文曰‘羽’,乃赐姓翁氏。”周昭王姓姬,名瑕,是周武王的曾孙、西周第四位国王,都城在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故此支翁氏当源于今陕西。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姓氏考略》引唐代的《元和姓纂》云:“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因以为氏。”现在见到的金陵书局清光绪六年版《元和姓纂》无此记载,但这仍不失为一种说法。“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食采”即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的田邑。这是说周昭王有庶子的封地在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氏,称为翁氏。翁邑的地望,古籍无记载,今人有注为浙江定海县东或广东翁源县东,可供参考。
据1956年7月出版的《六桂丛刊》介绍,周昭王庶子得翁姓后,至西汉末有翁宏,为避王莽之乱,隐居南阳(今属河南),不复出仕。至唐代,有翁轩,任闽州刺史,居住在福建莆田竹啸庄,为翁氏入闽始祖。其裔孙翁茂禧,在泉州做官,就地安家,是为福建泉州翁氏始祖。翁茂禧裔孙翁何有个儿子叫翁乾度,娶夫人陈氏,生6子,由于多种原因,兄弟6人分为6姓,长子改为洪氏,次子改为江氏,三子仍姓翁,四子改为方氏,五子改为龚氏,六子改为汪氏。北宋太祖建隆年间到太宗雍熙年间,兄弟6人皆登进士,因而获得“六桂连芳”的雅誉,被传为佳话。此后,福建泉州翁氏便以“六桂堂”为堂号。又据史书记载,唐代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翁郜,昭宗朝累官河西节度使,后因朱温灭唐建后梁,耻事二姓,以父祖曾在福建任官,知其地僻静可避乱,于是携家迁至建阳之考源,后徙居义宁莒口,是为翁氏另一支入闽始祖。宋代的《百家姓》将翁氏郡望注为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抚州市西)、钱塘(今浙江杭州)。这说明翁氏在宋代以前已在临川、钱塘成为望族。明代,翁氏还分布于今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
翁氏移居台湾,最早在清朝康熙初期,当时在台湾郑成功父子的麾下,有一位文官叫翁天佑,从厦门渡海到台湾,官至承天府尹;还有一位武将叫翁升,曾驻防于打狗(今高雄)附近。此外,清康熙47年,有自福建徙台的翁士俊中武进士;乾隆5年,翁姓人与张、林二姓到竹南蟠桃庄开垦;乾隆年间,翁士轩与翁兴存到今台北市的兴福、兴德二里拓垦;道光26年,翁顶宗与庄民合筑直加弄埤岸;道光年间,有一翁姓人入垦今台北县和美村扫洞,还有两位安溪翁姓人到台北,分别在少姿坑和粗窟村开垦;同治年间,住在盐水港的翁煌用,被补录为嘉义县学廪生。目前,翁姓是台湾第41大姓,遍布台湾各地。
为了进一步求发展,从清代开始,闽、粤、台翁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翁姓人物被载入史册。西汉有翁伯,以贩脂为业,富倾县邑。唐代有寿昌(今浙江建德县西南)人翁洮,举进士,授员外郎,退居不仕,曾作“枯木诗”以答唐僖宗的征诏;莆田(今属福建)人翁承赞,于唐昭宗天祐初年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闽王,后留闽国任相。南宋有诗人翁卷,永嘉(今属浙江)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明代有户部尚书翁世资,礼部尚书翁正春,画家翁昂,兵部尚书翁万达,南京刑部尚书翁溥。清代有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官至内阁学士,能诗文,精鉴赏,著述颇丰;还有咸丰状元、光绪帝师傅、清末维新派人士翁同龢。现代台湾有华隆集团负责人翁大铭,拥有财富约10亿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香港有著名电器工业家翁佑,被誉为“香港发明大王”、“世界电扇大王”。
翁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名列第17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以河南、四川、浙江、台湾居多,这4省翁姓约占全国汉族翁姓人口的67%。翁姓不仅是汉族常见姓,而且在台湾土著、满、土家等民族中也有翁姓。此外,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日本姓“根本”,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姓氏,他们选定翁姓。作者:谢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