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许昌

曹操和“运粮河”

2013/12/27 16:57:23 点击数: 【字体:


曹操和“运粮河”
曹操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刻画成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大奸雄。然而,真实的曹操不仅是文韬武略的军事家和千古流芳的文学家,而且是体恤民生、关注水利的政治家。他在许昌主持曹魏政权的时候,为了恢复因连年战争受到破坏的社会生产力,采纳谋士的建议“兴立屯田”。为了屯田的便利,他在屯田区内,组织力量“广开河渠”,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开挖兴修了一条条河流,一方面以资灌溉,一方面可以运输收获的谷物,减少了陆路运输之苦,这些河流被称为“运粮河”。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千百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运粮河”中的一些,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滋润万物,福泽一方。现在在襄城县境内,就有一条曹操当年开挖的“运粮河”。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乘车来到襄城县范湖乡纸房村,踏看著名的曹魏古运粮河。一下车,就发现有一条河从西北方向蜿蜒而来,向东南方向流淌而去,这就是著名的古运粮河了。我们看到,现在由于上游水源减少,古老的“运粮河”除了宽阔的河床还在显露着它当年的风貌外,河水基本上已成了一条小溪,已不可能通行舟楫。可喜的是,河水没有受到污染,清澈见底的河水,还在被当地农民用来灌溉田地、漂洗衣物。

  有关资料介绍说,襄城县境内这条几十公里长的“运粮河”,是当年曹操的典农中郎将任峻屯田襄城时开挖而成。它发源于汾陈乡境内,流经颍阳镇、双庙乡、范湖乡,在范湖乡大陈村西与文化河交汇,向东流入临颍县再汇入颍河。据传,当年河两岸是挥汗劳作的兵士和一座座搭起的粮仓,河中舟楫相连,曹军源源不断地把粮食运往与东吴作战的安徽合肥前线,为曹操赢得战争的胜利,最终为吞并吴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地人说,这里的“运粮河”叫铜帮铁底运粮河。为啥这样叫呢?因为这里的土质浅层发黄、深层发黑,河挖成后,看起来河两岸土黄如铜,河底土黑如铁,这河就叫“铜帮铁底运粮河”,这一叫就叫了1000多年。

  据县志记载,当年曹操指派人把这条“运粮河”挖成后,又选派能工巧匠,在范湖乡附近的河面上修建了一座长10丈多、宽5丈多,高出河底1.5丈的八墩九孔大石桥,桥下可以通行船只,桥两侧有圆石柱雕刻成的栏杆,桥南北两端各雕刻一只张口伸舌、鼓肚瞪眼,如捕食害虫状的雌雄青蛙。相传,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县志还记载,在石桥竣工的那天,曹操亲临现场以示庆贺,手书“金肚石蛙桥”五个大字,令人镌刻桥头,并令人在雌雄石蛙前刻上谶语,以示后人。在雄石蛙前刻的是“黄金珍宝蛙内藏,仨活人头取宝囊”,在雌石蛙前刻的是“劝君莫贪不义金,小人狂妄自伤身”。有一个贪婪的老财主,悟出了谶语的含义,夜深人静时,来到了石桥上。他跪在雄石蛙前,磕了3个响头,忽见从石蛙肚里涌出一些金子来。他高兴地收起来,又到雌石蛙前跪拜,可是雌石蛙丝毫不动,他就拿出铁锤去锤石蛙。刚一落锤,从雌石蛙口里飞出一支利箭,正好射中老财主的心窝,使他当场毙命。从此,再也没有人来盗宝了。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大石桥和石蛙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千百年来,襄城县的百姓们始终也没有忘记曾经给这块土地带来福祗的曹操,即使在他被妖魔化的时候。古老的“运粮河”昼夜不息地流淌着,在滋润浇灌着两岸沃野的同时,似乎也在向人们诉说着曹操和他兴修水利的古老故事。作者:李荣欣【原标题:曹操和“运粮河”】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网 2013-9-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