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琏:
破除迷信,启迪民智
陈琏(1369年—1454年),字廷器,号琴轩,东莞厚街桥头人。他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中举人,初授桂林府教授。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他因为有治理才能,被提拔为许州知州。当时,许昌兴算命、占卜之术,陈琏破除迷信,启迪民智,并开始编纂《郡志》。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陈琏改任滁州知州,闲暇时与僚属在醉翁亭上吟咏,又修一酿泉亭,“一泉一石,皆为题品”,百姓称他为“小欧阳”。著作有《琴轩集》、《归田稿》等。
田深:
长葛百姓远赴京师,挽其留职
田深(生卒年不详),字本渊,山西稷山人。明朝洪武年间,他考中贡士,被授予福建道监察御史之职。田深任监察御史期间,品行端庄、节操高尚,以清廉闻名,后来改任长葛知县。
田深任长葛知县时,摒弃威权统治,推行道德教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田深因政绩优秀,被招至京城,准备改任四川保宁知县。长葛百姓知道这一消息后,跑到京城,拜服于宫阙之下,请求田深留任。田深在长葛又任职九年后,因政绩显著被提拔为许州知州。
邵宝:
兴水利、重教化,大治许州
邵宝(1460年—1527年),字国贤,明代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考中进士,被授予许州知州。
在教化方面,邵宝大力修建庙学,增加郡内经史子集藏书几千册。此外,邵宝召集当时的名儒和青年才俊,编写了《许州志》。
邵宝任职许州八年,解决税务征收的弊端,严厉打击官吏贪污受贿,重视礼仪教化,反对封建迷信,惩治豪绅恶霸和巫医,兴修水利,使许州大治。
邵宝离任后,老百姓为他立了生祠以感谢他在任期间对许州作出的贡献。
甄汝舟:两牧许州,续修州志
甄汝舟(1736年—1795年),字济川,顺天大兴人。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其因才能出众被提拔,任许州知州,勤政爱民,越三载如一日。甄汝舟在任期间,在明朝邵宝《许州志》的基础上,重新编纂了《许州志》。
甄汝舟填补缺漏,匡正失误,使得新版《许州志》词严义正,受到世人称赞。甄汝舟两任许州知州,善政累累,许昌人被泽甚深,尤其以儒学整饬吏治,“为一时牧守所不及”。
编纂《许州志》时,甄汝舟还总结出“许昌十景”——“两院英风”、“文峰耸秀”、“葚感涧流”、“紫微崇朗”、“灵泉瑞溢”、“西湖莲舫”、“潩水潆回”、“灌台凝雾”、“石梁皓月”、“许田积雪”,并配以七言诗收录。
萧元吉:捐资助学,兴建义塾
萧元吉(?—1849年),字象占,号谦谷,江西高安人,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中举人,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由祥符(开封县)升任许州,后调任归德府(商丘)、南阳府,升河南府知府。
萧元吉前后莅许20余年,深知许州利弊,主张应时革新。他常到田间地头和农夫共话桑麻。
许州旧有聚星书院,但是不少学子掏不起学费,萧元吉每年都拿出800余串钱助学,恐寒门学子辍学,又在各地兴办免费私塾40余处。
当时,人们最为重视科举,然而原来的试院已经不能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在他的倡导下,许州城内很快便建成了一座新的试院。
萧元吉在任时体察民情,公正廉明,百姓为其立生祠于新试院一侧。
萧元吉离任许昌时,百姓“攀辕号泣,追随数十里,挥泪而别”。
刘人熙:兴修水利,河堤永固
刘人熙(1844—1919),字艮生,号蔚庐,浏阳人。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刘人熙来许任职,热衷教育,慎刑恤狱,惩治恶霸豪绅,为人称快。
城南榆林等村,紧临颍河,常有水患,村民深受其害,欲修筑河堤,然而还未开工,民怨抵触,打起官司。刘人熙心生怜悯,查验虚实后,捐出俸禄,委派督工并多次亲临现场督办建设,河堤得以永固。
为防贼患,刘人熙亲自下乡召集乡绅,指示做好冬防工作,并于城内捐俸禄以兴筑栅栏,拨公款以备修补之用。他还开挖旧运河,振兴水利,多次现场勘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得知继任者将至,他停止征粮,并将手中的案件全部办结。
刘人熙离任时,许昌百姓深感其恩,为其立碑于八龙桥(俗名水磨桥)。作者:贾同岭【原标题:名宦治许留美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