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规划鸟瞰图。(资料图片)
“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哈佛大学著名城市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所著的《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如此说。居民永远是城市的中心,城市发展建设的基本着眼点在于居民。一个好的城市包括古城,一定会是一个让居民体会到幸福感和文化、信仰传承的城市。
“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商丘古城,作为一座传承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其魅力不仅在于千百年厚重历史的古城池和古建筑,古城居民数千年来文化传承、信仰传承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是古城独特魅力之所在。
商丘是产生了“中华圣人文化圈”的圣人之都,也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商宋文化是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代表,也是炎黄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缩影。
商丘古城可称之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信仰的传承之城。
传统信仰,商丘古城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魂
说到中华传统信仰,不得不先说城隍庙,城隍庙为百庙之首。目前,商丘古城内正在复建的城隍庙已初具规模。
城隍庙是最能体现汉民族祖先崇拜的一种文化符号。城系指周围的城墙,隍是环城的濠,以城隍护卫城池。城隍原为守护城池、保障治安之神。道教吸收其为神后,其权限增至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风和雨、管理亡魂诸事。古代衙署为保一方平安,建城隍神祠,城隍成为一城的主宰。官员赴任,首先到城隍庙拜神,宣誓造福一方,并求神护佑。一般城隍庙内有两座城隍像,一为泥塑,一为藤像。藤像为春、秋、冬出巡用。春指清明节,秋为七月十五中元节,冬为十月初一寒衣节。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依明朝官方“城隍阶级封号”的说法:京师城隍为福明灵王,都城隍为明灵公(掌管省),府城隍为威灵公,州城隍为灵佑侯,县城隍为显佑伯。
归德府城隍庙按照府署衙门规制建造,在府治西。商丘县城隍庙原在府城隍右,康熙十九年改建于南察院之西。商丘古城内府、县两级机构并存,府衙、县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府学、县学,府文庙、县文庙等都在一座城池内。府衙与府庙一阳一阴,分布于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的古城东西两侧,分别坐落在东、西城门之内显要位置,形成左衙右庙的格局,成为人神共治的象征,也是归德府城的标志性建筑。城隍庙由牌楼、正门、仪门、戏台、前殿、大殿、后殿等组成,其配置亦仿照衙门公堂,肃穆庄严。城隍庙内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牛马将军等,神态各异,各式刑具一应俱全。相传,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是城隍的诞辰日,古时候城隍按例要于诞辰前绕境巡游,探访民情,是为“城隍爷出巡”,这种活动被称为“城隍会”,从而形成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庙会。
中华传统信仰载体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古今历史上商丘古城内外有各类信仰载体的寺庙、祠堂、教堂等不少于100处。除了城隍庙,商丘古城著名的信仰载体主要包括:城西南的燧皇陵、阏伯台;城南高辛镇有帝喾庙;城东南坞墙镇有纪念商朝开国之君的南亳汤王台及商汤庙、虞城县店集乡有纪念辅佐商汤的伊尹祠;城西南勒马乡有纪念伐商兴周大将黄飞虎的枣冢庙;宋国开国之君微子的纪念之地有路河镇青岗寺村微子祠、城西北角的微子庙;纪念“文圣”孔子的文雅台、文庙等圣人遗迹在古城内外分布众多;城内有纪念“武圣”关公的“三国一人庙”;城西北王楼乡有三陵台与清凉寺;城东南虞城县木兰镇有木兰祠;纪念大唐忠烈张巡的张巡祠和六忠祠,唐代的八关斋与开元寺;北宋时代的赵宋宗庙鸿庆宫和纪念“睢阳五老”的五老祠;始建于宋末元初兴盛于明清的归德府西关清真寺;宋家祠堂、高家祠堂等明清时代的“八大家七大户”的众多家族祠堂;民国时代建起的南门里的天主堂、西门里的基督教圣公会礼拜堂等。
以城隍庙为代表的遍布古城内外的这些遗存,是中华传统信仰的载体和传承。中华传统信仰,是千百年来商丘古城居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魂。
圣人文化,商丘古城信仰传承的文脉所系
一所古代建筑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著作,一座古城就是一幅跨越古今的历史画卷。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商丘。历史的更迭和多次黄河泛滥,商丘古城历经沧桑,文脉和格局延续至今,依然散发出光彩夺目的文化光芒。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形成的共识中已经认定: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五帝之一帝喾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带活动;这里是商汤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都城、两汉时期梁国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个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古都文化与中国圣人文化在商丘和谐发展、相映生辉,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商丘为中心的儒、道、墨等元典文化和以商丘为中心的“中国圣人文化圈”。
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李可亭认为,宋国是“中华圣人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学派皆出自于宋国。诸子百家中,老子、庄子、墨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附近。
商丘乃先商故都,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圣人文化圈”之轴心,儒、道、墨等文化在此交融、延展。商丘,是诞生“中华圣人文化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圣人文化,是商丘古城信仰传承的文脉所系。商丘古城是中华圣人文化诞生之地也是传承之城。
圣人文化遗迹众多,遍布商丘古城内外及周边。和孔子有关的有睢阳区的文雅台,河南省最大的祭孔建筑——古城东门里的归德府文庙和夏邑县的孔子还乡祠及永城市的芒砀山夫子崖、夫子庙;和老子有关的有鹿邑县太清宫、明道宫与老君台,梁园区西郊也有纪念老子的老君台,老子曾隐居孟渚泽(商丘东北一带);和庄子有关的有庄子故里——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的宋国蒙城遗址、民权县的庄子墓;和墨子有关的有止楚攻宋发生地宋国故城;和孟子有关的有古城北关的性善祠等。
商宋文化,商丘古城独具特色的文化之根
商丘古城,历为名都大邑,是一座建制齐全、沿革连续、文脉相承、底蕴丰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帝喾都亳,阏伯居商;商都南亳,周封宋国;秦建睢阳,汉筑梁园;隋唐宋州,两宋南京;金元明清,归德商丘。幽幽文脉流传古今,名宦学士代代辈出。
中华传统信仰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商丘的传承不是偶然的,是否有一个文化之根?我认为,商丘文化之根就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广义的“商宋文化”,是指在商丘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历史上各个时期所创造的所有文化,不仅包括“商宋文化”的“源”,即先商、商朝、宋国和之前三皇五帝时代所创建的文化,也包括它的“流”,即宋国之后,自秦汉至今在商丘一带所发展起来的文化。换句话说,“商宋文化”是贯通古今的商丘地域文化的代称。
自帝喾都亳、契居商为始,商丘至少已有4000余年的建城史;从商代第一都南亳算起,商丘已有3600余年建都史;现在已经考古确认的周代宋国故城,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商丘在战国末期宋国灭亡后先后为魏国所建的大宋郡、秦国灭魏国后所建的砀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个郡,砀郡仍为其一,商丘置砀郡睢阳县。商丘及睢阳设置郡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
商丘的商宋文化,源于商文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人商业的发源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被誉为“华商之源”。商丘古城,是独具特色的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重要载体。商丘古城可称之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信仰的传承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