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商丘

商丘火文化历史考古之二:崇火的习俗至今仍存

2013/4/20 15:16:06 点击数: 【字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火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发展的始祖和渊源。

  所以说,燧人氏在商丘钻木取火,开启了中华文明,代表的是一种人类的智慧、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文明的发展。燧人氏钻木所取之火是中华圣火,是文明之火,也是智慧之火。

  “火被誉为世界文明之父”。“火的全部神奇就在于火是自然界唯一为‘万物所惧'唯文明所需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所以,从原始人到现代人智慧产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火。火将人类带进文明时代,燧人氏的钻木取火,才真正是人类开始主动掌握火的时代的开始。燧人氏曾在这里燃起中华民族的第一把神圣之火,并用这把圣火将中华民族带进了文明时代。

  位于商丘的火神台,反映了几千年来人类对火的发明者和管理者的尊敬和崇拜。商丘人对“火源”、“火种”、“火神”的崇拜热情与中华“人间烟火”、“香火”的文化观念深深相连。商丘的“火神节”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域被物化了的节日概念,远远超出“借此一乐”的过节局限,人们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真情感激上苍对人类的恩典,是对人类生命生存的感恩,是对祖先几千年艰涩步履的追念。这种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对“火神”崇拜的涌动,永续着这种近乎圣仪化的祭典。商丘“火神节”是商丘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火”是商丘的图腾。这就是商丘火文化的精神影响,因为活的历史文化,往往是生长在人民的血脉之中。商丘的火神台庙会,无论是规模、声势还是影响,都是火一样的炽烈,还有当地有关火与朝台庙会的习俗,这些都是商丘的火文化。火文化是一种内核,那就是精神和力量。

  商丘的火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化,许多习俗被革故鼎新,许多贡献被尘埃封于书卷或地下,但商丘对火的情感始终如一;“火”的不屈不挠,炽热滚烫的精神内涵,成为商丘人民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燧皇陵、火神台(阏伯台)、火神节庙会及火文化的习俗,等等,这些体现火文化神奇魅力的载体,成为商丘庞大火文化的组成部分。

  用“点燃人类文明的圣地”,来形容商丘,似不为过。

  商丘至今有“拜火仪式”

  商丘火文化,实际上更多留存于民间。

  商丘市文联原主席尚起兴先生说,古时的商丘,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商丘燧皇陵一带的村民有到陵前举行“取新火”拜火仪式和“添新土”的习俗。“取新火”仪式是由族长或族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带领专人到各家各户,将旧火全部熄灭,以表示过去的一年已经全部结束,并向每户收取一些旧灰、食盐、粮食及其他食品,送到燧皇陵。在燧皇陵前,由祭司杀鸡酹酒,祭拜火祖,再把鸡血和所有的旧火灰带到陵后深埋,以示送走所有的灾难、不祥。然后,用古老的钻木取火方法取出新火,作为新的一年生产和生活的起点。各家各户都拿火种到陵前接燃新火,引火回家,以示引来吉祥。为庆祝取回新火,各家各户都要献上祭礼祭拜火祖。 “添新土”即是当地老百姓一直把燧皇陵亲切地称为“老爷坟”。朝拜火祖燧人氏之前先从家中用衣襟、手帕兜一包黄土,撒到“老爷坟”上,算是给火祖燧人氏添坟扫墓、烧香磕头,答谢敬拜,以盼火祖燧人氏保佑全家一年平安。

  商丘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取火法,即钻木取火法。当地的人用脚踩住一根长条木板,双手夹住一根木头钻火杆,让其头部对准长条木板上的凹处,双手用力来回搓转钻火杆,当钻火杆的头部与长条木板凹穴处冒烟起火时用艾绒点燃即可,也可以以此引燃草绒或黄铜纸(草纸)卷成的黄色纸卷。用火塘保存火种,火塘一般放置在堂屋中央或屋门两侧。火塘上有一铁制盆状容器,上面长年保存火种。平时用核桃皮、玉米芯,火灰盖在火塘上,火势很小,慢慢燃烧。屋顶吊一根铁丝系一铁钩,长年吊着一把水壶,烧开水沏茶饮水用。火塘随时可以点燃火种用,如抽烟等。火塘还有取暖、照明作用,做饭时加入柴草木料,火势很旺。平时用火灰盖住,暗火保存火种。如果需要携带火种外出,就用火媒子,也即火捻子、火纸卷或黄铜纸卷成的黄色纸卷引燃一端,让火种可以较长时间不灭,同时方便携带。

  每年的正月十五夜晚,商丘一带的年轻人都要到野外“赛火把”,每村的男女老幼都要在村中的空地上观看“玩铁花”,这是商丘一带祭祀火祖燧人氏至今保存的另一种民间习俗。“赛火把”即是用每家用过的旧箅子,里边卷上麦秸,年轻人成群结队跑到野外,一齐点燃玩耍,邻村的人还要进行比赛,看哪个村的火把多,玩的时间长。而“玩铁花”更有意思,更好看,就是用套牲口的铁笼嘴,里边放上木炭、裹挟碎铁屑,用木棍或钢叉挑起来,有几名身强力壮的年轻男士轮番摇动,甩出去的烧红的铁屑碰触到地上或事先放好的树枝上,就幻化出一簇簇、一团团、一朵朵漂亮的火花,每当此时,全村的男女老幼都会兴致勃勃地围观,其乐无穷。

  商丘人基于对火的崇拜,一直保存敬火、崇火、爱火的习俗,至今没变。因为敬火、崇火、爱火,商丘人在用火时非常讲究,对火,绝不容许玷污、亵渎。做饭的炉灶、烧香的香炉都看得非常尊贵,任何人不能随意跨越,就是烧火做饭的干柴,都要顺着放整齐,烧时先从一头烧起,不允许乱烧乱燃。用过的火熄灭时,不能打散火堆,不能用唾液灭火,更不能用脏水泼灭火,这些做法被商丘人认为是对火祖燧人氏的不敬和冒犯。

  有关燧人氏的故事传说

  在燧皇陵周边村庄,至今还保留着很多燧人氏的故事传说,这成为商丘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在很久远的古代,燧人氏带领人们以打猎为生,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一次在雷电引发山林大火过后,大家尝到被火烧死野兽的美味,于是人们天天盼望能再有火。一天,一只美丽的太阳鸟将燧人氏驮到天上的太阳宫,太阳公主指着宫中琳琅满目的宝物请燧人氏任意挑选。燧人氏看了看宝物说:“我只想要火!”太阳公主拿出一块宝石(即燧石)送给燧人氏说:“这是一块会生火的宝石。”太阳鸟将燧人氏送回人间。燧人氏将宝石放在宫殿的案子上等它发火,等呀等,等了好久,宝石也没发出火来。燧人氏发火了:太阳公主怎么能哄我呢?于是勃然大怒,抓起宝石狠狠地向地上摔去。宝石落到地上,与地面的石头相撞,火花四溅,燧人氏见状恍然大悟,原来石头相击才可以发出火花来,于是燧人氏在太阳公主和太阳鸟的帮助下击石取火。他把这种取火方法教给人们,人们尊称他为火祖。

  还有一流传很广的传说,说是一万年以前,商丘这个地方叫燧明国。燧明国有一种树,叫燧木,云雾在树枝间出没升腾。有种叫猫头鹰的鸟,常用嘴去啄击燧木,燧木就发出灿烂的火花和火光。有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便折下燧木枝用燧木枝钻燧木,终于生出了火,这位圣人把火种保存下来的同时,也把这种取火的方式传授给了大家,大家对他无比尊敬,便称他为燧人氏,商丘的后人们把他尊称为火祖。

  也有说是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中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商丘农村。

  燧人氏在阏伯台的西北边发明了钻木取火法,并在这里筑起了一个高台——传教台。为了让天下黎民百姓都能学会取火、用火,又派明由、必育、陨丘、成博四位精明能干的部下到边远地区传教。燧人氏为治理天下,传火、用火,积劳成疾,不幸暴死在商丘的传教台上。临死前说:“我生前在这里传教,死后将我埋在这里,让圣火一代代传下去,不断发扬光大。”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遵嘱将他葬在了那高高的传教台上。后来人们又为这位圣人建立祠堂,修了陵墓,植了松柏,称此陵为“天下第一陵”。

  相传,燧皇陵高大的墓碑上原有一只金蚰子和一颗火龙珠。金蚰子每逢晴天夜深人静就吱吱叫唤。火龙珠每逢初一、十五子时便闪闪发光,还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凡是看过的人都无眼疾,而且健康长寿。据说,这是燧皇爷的两件珍宝。后来南方一位商人盗走了金蚰子和火龙珠,从此,商丘人再也见不到火龙珠的光辉,听不到金蚰子的叫声。

  燧皇陵前的文人佳话

  到了东汉光和七年(184年)的五月初十,太尉桥玄病逝于京师洛阳,九月初七要在故里睢阳城北五里许安葬。碑文请谁写呢?桥玄之子桥羽第一个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蔡邕。蔡邕是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大师,曾任中郎,人称蔡中郎。桥玄生前视民如子,虽性刚烈,但礼贤下士,谦恭清廉,子弟亲属中无任大官者,死时“家无居业,丧无所殡”,为世人所称颂。蔡中郎对桥太尉更是无比敬仰,应桥羽之请,慨然应允,欣然命笔,一鼓作气写下了千余字的太尉桥公庙碑文,高度赞扬了桥玄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节操;烛隐洞奸,宽严相济的吏才;刚正端方,不阿权贵的风骨;扬威边陲,挥鞭而定西域的功业。同时,对桥玄爱士亲仁,雍容谦和的仪态尤为称道。连在场的文学大家曹操也不由得拍案叫绝。曹操为何在场?原来曹操与桥玄是忘年交,又因桥玄的两个女儿才貌双全更使他倾倒。所以,凡是桥家有事,曹操只要闻讯,便急忙赶去。

  桥玄的丧事办完后,蔡中郎和曹操都想游览一下睢阳名胜,桥羽对蔡中郎为父写碑文正无以报答,便欣然答应,且亲自陪同观光。

  蔡中郎和曹操在桥羽的陪同下来到燧皇陵,只见陵冢硕大,数百棵千年古柏郁郁葱葱,上百通石碑林立,并有多通皇帝御碑。三人边走边看,突然发现两通无字碑。蔡中郎好奇地问道:“为何竖两通无字碑?”桥羽笑道:“先生有所不知,相传千年前燧人氏显灵,曾嘱托宋国国君微子说,千年之后有两位文豪来此,你可在我陵前竖两通无字碑以待二君。微子公元前1039年立国,距今已千年有余,两位又是文学巨匠,正合燧皇所说二君。二位倘若能题写碑文,岂不圆了燧皇之心愿?”蔡中郎和曹操听了哈哈大笑,同声道:“言之有理?”桥羽便命书童捧砚,二人挽起长袖,手握巨笔,一挥而就。蔡中郎写的是:“燧皇取火济天下,功德盖世昭日月。”曹操写了个“龙”字。二人不解道:“为何写了个‘龙'字?”曹操笑道:“我们是龙的传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深秋,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也。”桥羽赞道:“言之有理。先生有此大志,真英雄也。”蔡中郎道:“原来曹公有野心。”曹操笑道:“扫除群雄,统一天下,造福人类,有何不可?”蔡中郎道:“莫非想同燧皇一样流芳千古?” 曹操笑道:“燧皇乃万古圣人,曹某岂敢与燧皇相提并论。”

  燧人氏在商丘钻木取火,开启了中华文明。如今,商丘人依然保持着对“火源”、“火种”、“火神”的崇拜热情。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 2010-02-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