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商丘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商丘

走近河南夏邑县火店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

2012/8/29 17:06:13 点击数: 【字体:


      
    排须、旗穗等小  工艺加工遍地开花 

      
    有人曾经统计,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内,火店的排须和旗穗的销量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还要多。“也就是说,火店人生产加工的排须和旗穗也将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丁学明说,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城销售排须和旗穗的大都是火店人,全国其他地方生产这种东西的都很少。
      
    李店村村民刘洪坡家里共购置2台排须生产机器,据他介绍,一台机器一年如果正常生产的话可以盈利3万元左右。
      
    “我在我们村还数不着,有五六台机器的就有40多家。”刘洪坡说,要不是金融危机给闹的,他今年还要上两台机器。
      
    在农家小院,在大街小巷,在房前屋后,在坑边路沿,你都会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围在一起给加工好的工艺品上排须和旗穗。
      
    “又不累,一天还能挣个10多块钱,够零花的了。”李店村70岁的刘巧真老太太说,她一天能上八九把排须和旗穗,一把还能赚两块钱。“孙了都大了,不需要照看了,闲着也没事,还能解闷。”
      
    排须和旗穗的用途很广泛,宫灯要用,中国结上要用,一些需要修饰的传统工艺品上也要用。“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另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乡传统产业呈现出的一个新的特点,以前的10多个传统工艺,到现在已发展了几十个相关产业。”丁学明说,下一步将会带动更多的产业,如运输业、餐饮业等。“目前,我们乡已有4家物流中心,主要负责产品的外运销售。”
      
    除此以外,在火店乡从事民间小工艺品加工的还有1000多家。比如,塑料灯笼、玩具、十字绣、电脑刺绣等。
      
    “民间工艺在火店乡目前流传的有30多种,仅上规模的就达10多种,下一步我将所有传统工艺集中在一块,建立传统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把传统工艺做优做强。”丁学明说。 
      
    生产原料供不应求 

      
    无论是生产中国结还是排须、旗穗都离不开丙伦丝。“以前我们这里没有丙伦丝,都是从南方进,成本还高。”李店村村民徐全民家里有三条生产排须的生产线,他告诉记者,自从东方化纤厂和超发化纤厂投产后,他购买原料的压力稍稍有些缓解,“以前全部是从外地进货,价格还贵,还不及时。”
      
    “2000年的时候,火店乡需要的丝线原料都是从浙江、江苏购买,一个月需要50吨丙纶丝、20吨涤纶丝。”当时46岁的火店人刘须良看到了商机,决心在当在建自己的丙伦丝厂。不到半年时间,他投资1500多万元的东方化纤厂建成投产。
      
    “当时火店乡一个月也就是需要50多吨丙伦丝,我这个厂基本上还能供应得上。”刘须良说,可不到两年时间,火店乡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数量越来越大,相应丙伦丝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
      
    “即使后来的超发化纤厂的建成投产,仍然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主要原因是加工户越来越多,需求量大了。”
      
    据介绍,现在东方化纤厂和超发化纤厂生产的丙伦丝只能满足当地加工企业百分之三十的需求,每年还要从浙江等地进2000多吨丙纶丝和1000吨涤纶丝。
      
    “特别是涤纶丝,直到现在我们这儿还是空白。”刘须良说,“投资一个生产涤纶丝的厂要好几千万,当地人没有谁有那么多的资金。” (本文图片由郭辉 摄)(原标题:走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夏邑县火店乡)

    来源:商丘新闻网—商丘日报      记者 刘向宇      2009.6.17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