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三门峡

朝圣仰韶文化遗址

2013/12/31 11:09:40 点击数: 【字体:


    仰韶文化遗址以出土双耳尖底陶为代表,是我国最早发现彩陶的地方,也是我国第一处田野考古发掘地。我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时,就想去那儿探访,但因遗址地处豫陕交界处的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僻远不便,未能成行。然我心切切,总觉得欠下一笔文物债似的。不久前,在郑州收藏家钱永召兄的陪同下,我得以前往仰韶文化遗址朝圣。

  仰韶村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仰韶村北面不远处有属于崤山山脉的韶山,这大概就是仰韶村村名的由来。仰韶村三面环水,风光宜人;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狩猎、渔牧、定居的理想场所。或许是受彩陶上纹饰的启迪,“师法自然”,遗址博物馆外形奇特——抽象的几何造型,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古文明的自然属性和沧海桑田、山川巨变的厚重与庄严。

  馆内陈列着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黄河流域是人类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7000年前诞生的彩陶文化,在这里绵延数千年,横跨河南、陕西、甘肃、山西、河北、青海、湖北、内蒙古、山东等整个黄河流域。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就起源于此处。当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肥沃的土地上,刀耕火种,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彩陶文化”。

  如今,古老山道边的古村落依旧保持着晚清时期的风貌。老人们悠闲地享受着温暖阳光,看见游人便笑眯眯地打招呼。在黄土冲沟断面上,还可清晰地看见先民活动时遗留的厚厚灰土层,其中不仅有灰坑遗迹,还有先民遗弃的碎陶片,见到这类历史遗存,我的心情格外激动,甚至有动手挖掘,看个究竟,寻找秘密,与先民零距离对话的冲动。

  仰韶文化的最早发现者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1920年秋季,安特生派助手刘长乐去仰韶村采集化石,并叮嘱他随身带一些从各地采集到的石器标本,出示给村民看。刘长乐在仰韶村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些制作精美的石器陶器,便带回北京交给安特生。安特生据此推断,仰韶村是一个大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21年10月27日,安特生和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年轻地质学家袁复礼等5位助手,第二次来到仰韶村。这一次,安特生共挖了17个点,其中发现最多的就是彩陶,彩陶上有着美丽的花纹,这让安特生震惊不已。

  仰韶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震撼世界,中国田野考古的序幕由此拉开,仰韶村遗址也由此举世闻名。

  仰韶文化的制陶业非常发达,可以说在当时世界居领先地位。无论是陶土选用、塑坯造型、烧制火候等技术,还是绘画艺术,都达到臻于完善的程度。在西安半坡等地的仰韶文化彩陶上,有五十多种刻画符号,它们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在遗址博物馆陈列的大量出土陶片上,大多有规律地刻画着一个点、二个点、三个点……大小如大拇指一般,直觉告诉我,它们也许是先民用拇指蘸釉后按上去的,既省工时又方便,而在那时要画一个圆点并非易事。图案中有的全是一个个点,有的则点成三角形状,它们或许是某生产彩陶部落的标识,抑或是印符的起源。同行的永召兄对我的假想有同感。果真如我所想的话,那么早在六七千前,先民已有诚信意识,而且这种古老的方式沿袭至今,可谓历史渊源深厚。

  站在遗址博物馆广场上,夕阳那金色的光芒为古黑色的安特生铜像披上盛装,抬头仰望这位“仰韶文化之父”,我心存感激之情:他先后发现了北京人、马家窑文化等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为中华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考古学家,永远值得后人纪念。作者:钱汉东【原标题:  朝圣仰韶文化遗址】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2013-12-0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仰韶文化:中华远古之彩色记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