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传统文艺 >> 三门峡曲艺 >> 浏览三门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大调曲子

2016/8/11 11:21:18 点击数: 【字体:

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早期称鼓子曲,由明清两代的中原小曲、民歌衍变而形成。初流行于开封,后传入南阳、洛阳等地。
 
    清末民初,卢氏县朱阳关街的贺家大院有茶座清唱,说唱过大调曲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卢氏横涧乡桦栎树村王某,人称王先生,在卢氏西南山区长江流域行艺说唱大调曲子(“还愿书”居多),伴奏乐器为古筝,自弹自唱,颇受群众欢迎。四十年代初,由南阳来一书班(三人)到义马煤矿唱大调曲子,后转徙西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灵宝、渑池、陕县、卢氏等县的文艺宣传队,曾派人到南阳曲艺队学唱大调曲,后在各县演唱,其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演唱者手持八角鼓或其它乐器,边奏边唱。渑池曲艺队演唱的群口坐唱,特别是分角色节目,曾被当地群众誉为“坐唱小曲剧”,深受欢迎。他们所演唱的曲目均为现代题材的小段。如《开电磨》、《五湖四海有亲人》、《杨开慧》等。八十年代以后,专业的文艺宣传队多改为剧团,大调曲子随之“偃旗息鼓”,只有极少人演唱。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评书上一条:三弦铰子书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