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又称评词、评话。据吴自牧《梦梁录》载:宋代已有“说话”之形式。明代说书艺人柳敬亭又加以发展,群众称之为评书。最早流行于河北、东北各地,后渐及全国。只一人说表,以醒木,大折扇作道具,渲染气氛,许多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永浒传》、《拍案惊奇》等书的内容题材,都是在成书以前,已有“说话”人在群众中演说,后经文人加工写成书。
评书的传统书目,有历史经传演义故事,也有荒诞离奇故事,如《剑侠图》等,多以长篇为主。每一书目的故事,均为大故事套小故事,纵横交织,出奇制胜。评书艺人讲究“书路子”,即“设卡”,“分目”,“设拔”,“找牵关”等。书路子靠师承关系传授,学会它才能作评书演员。
评书表演,讲究“说,学,做、白,评”。即:一把故事情节说清楚;二要模拟书中各种人物声音;三要模拟书中人物的动作;四旁白题外闲话;五评论书中人与事的是非及专业知识。
据老陕州商界人士乔紫亭(1909年生)谈,他的父亲说过,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八国联军攻战北京时,有两名评词艺人流落陕州城关茶棚“说书”。此即为本地区最初的评书演出。此后,会兴、城关说评词者来往不绝。然乡间极少见。
老评词艺人孙学亚,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由西安到陕州,多在城关茶社演出。随后来陕州的评词艺人戴跃庭、张普化等,五十年代初和孙编为一组,曾巡回陕县大安及灵宝、陕西渭南等地演出。不久带张离开陕县。六十年代以后,孙学亚编入三门峡市曲艺队,常在湖滨区曲艺厅说长篇书目,如《烈火金刚》、《红岩》、《白玉堂》、《岳飞传》、《三侠五义》、《三侠剑》等。他的师傅于跃先是山西清末秀才,属于“北派三臣门支派”。1962年,市曲艺队评书演员刘村夫在湖滨区茶社演出年余,他代表书目是《大红袍》、《剑侠图》,1964年底回陕西咸阳曲艺队(原咸阳人)。另有渑池评书艺人杨三中演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也颇有名气。
评词的观众,多为中年以上的小市民阶层,厂矿、农村的青年较少。八十年代后,已不再见说评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