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澄泥砚始创于唐,盛于明清。早在唐元和年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砚论》中就把澄泥砚和端、歙、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因这一地区因泥土黏性大且适宜延烧,有着世代生产土陶澄泥器皿的传统。据介绍,澄泥砚属范模成型,范与模均为澄泥陶制,艺人们根据所造砚台的形状,利用内外范模进行翻制。其原料取自当地火烧阳沟的红胶泥土,经过拣选、捣碎、过筛、澄滤等多道工艺澄炼出泥浆,脱模的砚坯放置室内阴干,半干时用利器整修、刻划、压印铭记堂号,干透后再在太阳下暴晒数日,趁热窑烧制。
清代及民国时的陕州澄泥砚便产自该村的王氏家庭。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创立了“陕州工艺局”为官督商办的手工业工场,心灵手巧的制砚艺人,在继承唐宋时期虢州澄泥砚的基础上,吸取古代秦砖汉瓦、青铜器纹饰以及民间木板年画、剪纸窗花等姊妹艺术传统的吉祥图案,独出心裁地制造了许多极具民间地域特色,而有着浓郁文人色彩的澄泥砚瓦,其造型粗犷、饱满、古朴,甚至一些器型同唐宋时期的古砚无甚两样,是清末澄泥工艺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