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10点多,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把“研山草堂泥陶砚艺术馆”里照得亮堂堂的。玻璃展柜前,馆主王跃泽正兴致勃勃地向前来参观的客人讲解自己收藏的古砚。陶砚艺术馆建成5年来,王跃泽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给客人当讲解员了。
“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陕州澄泥砚,了解中国的砚文化,我觉得自己就像肩负着一项神圣使命。”王跃泽说,作为陕州澄泥砚的传承人,他有义务让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
王跃泽1972年出生在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是晚清陕州制砚名师王玉瑞的第六代传人。人马寨村自古盛产澄泥砚,王跃泽自幼随族中长辈制砚,后倾心于古砖瓦泥陶砚的收藏、研究,并善于用古代残砖断瓦镌刻砚台,其作品被国内外诸多艺术家和爱好者收藏。2008年,他修葺祖宅建起了“研山草堂泥陶砚艺术馆”,在馆内陈列多年苦心收藏的古代砖瓦泥陶砚台,并免费开放接待各地专家学者及收藏爱好者,与志同道合之士交流学习,为保护、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遗产不遗余力。
如果说过去的几年,王跃泽一直在为丰富“研山草堂泥陶砚艺术馆”内的藏品而努力,那么即将过去的2013年,则是他事业的丰收年和迈向新起点的转折年。
“今年最可喜的一件大事是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成功申请并获批建造‘陕州澄泥砚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并完成了建造传习所的前期准备工作。此外,陕州澄泥砚传承人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王跃泽高兴地说,“另外还有两件喜事,一是参加中国砚文化促进会在上海举办的展览,我的参展作品被评为银奖;二是参加在珠海举办的两岸三地工艺品展览,我的参展作品澄泥伏虎砚被评为金奖。再过几天,我还要到广东肇庆参加一个砚文化研讨会,并带着咱们的陕州澄泥砚去作讲解。”
参加今年11月在三门峡举办的第二届特博会,也是王跃泽这一年中的大事。他说,特博会上许多客商对陕州澄泥砚很感兴趣,其中渭南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打算订购一批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近年被人们所熟知,但由于条件限制,许多人并不能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能建立专门的场地,把艺人们集中起来现场展示,并且让前来参观的人能动手体验,对宣传、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申请建造‘陕州澄泥砚非物质文化传习所’的初衷。”王跃泽说,“我的终极目标是建成砚文化园,展示砚的演变历史,建立砚文化学习、交流基地。”
今年以来,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要求,三门峡市和陕县文化部门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王跃泽就是直接受益者之一。2013年,他还与陕县政府相关部门达成合作意向,他制作的陕州澄泥砚将被列为对外馈赠的文化礼品。
“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我们民间艺人赶上了最好的机遇,我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王跃泽高兴地说,“人马寨是中国砚文化的根,让喜爱砚的人来人马寨寻根问祖,就是我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