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三门峡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三门峡

中国剪纸产业急需技术创新和品牌建立

2013/4/11 15:20:45 点击数: 【字体:


    韩剑梅 李闽(张家口市文联)

  中国是世界极有影响的剪纸生产大国,上千年来的发展,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在中国举办的亚运会和奥运会期间,它像一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名片,在各国人民之间传递,被誉为世界一绝。 2008.5.12汶川特大地震,剪纸界慷慨解囊,踊跃捐助自己的作品,义卖所得支持灾区重建。近年来,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剪纸行业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展,为下岗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再就业机会。

  剪纸,已经作为一个产业,正在崛起,它的舞台越来越大,不仅作为装点居住环境的高雅艺术和人们馈赠的上佳礼品,而且已成为爱好者与收藏家珍爱收藏的艺术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然而,就是这样的奇珍异宝,在世界纸制艺术品大展上,却没有露面。在世界市场的大海里,只有涓涓细流出现。中国剪纸产业呼唤,统领、规划、系统发展的时期已经来临。

  一、中国剪纸产业的特点及优势

  1、从业人员多,工作时间灵活。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产品,更重要的它是民间的艺术,拥有广大的生产人群。图样设计出来以后,可以进行一家一户的生产,参与的人员较多,而且可以随时生产。

  2、价值高,成本低,投资少。剪纸产业不需要大的加工设备,几乎没有什么投资,成本较低,而且它拥有艺术含量,价值不菲。

  3、环保无污染,低能耗。一柄剪、几把刀、数叠纸、一点颜料,几近无能耗无污染。

  4、历史悠久,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强项。中国的剪纸遍布全国各地,南方有广东佛山剪纸、武汉民间剪纸、福建民间剪纸、江苏扬州剪纸和浙江民间剪纸;北方有山西剪纸、河北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辽阔的地域文化,上千年的艺术积淀,使得剪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品种多、水准高、规模大,在文化产业中它如同美国的电影在美国一样,剪纸在中国是赫然的强项。

  5、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剪纸作为中国独特的工艺产品,深受各国人民的喜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6、不需要政府进行大规模的硬件投入,只需要在政府软环境的引导和扶持。

  二、剪纸产业发展的瓶颈

  1、各地剪纸产业缺乏具有市场经验,又有超前艺术理念的剪纸设计队伍。图案设计是剪纸的龙头,设计人员的修养决定着剪纸的品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窗花的使命已经完成,代之而起的剪纸已经成为装饰人们生活的高雅艺术。人们对剪纸不再是浅层次的观赏,而更多的是艺术的欣赏,希望从中体味一种哲理,一种思想,抑或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既有较高的中西文化修养,摄影、绘画、文学的积淀,又要有天赋和灵气。由于有修养的艺术家,多喜欢高雅艺术,对民间剪纸钟情者寥寥,所以目前中国剪纸的设计队伍,人员稀少、艺术修养较差,而且仅有的设计人员,大多又不懂电脑,因而,设计手法单调,既无超前理念,又无创新能力,新产品极少,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剪纸产业的发展,设计是重中之重,没有一批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剪纸设计队伍,发展便是纸上谈兵。同时还要留住好的工艺人才,各地不乏剪纸艺人,但多年来传统剪纸利薄,工资低,使许多老艺人改了行,而年轻人又嫌剪纸工艺难度大,费力难学。没有好的工艺人才,再好的设计也是画饼充饥。

  2、还未形成市场优势。各地的剪纸就像无数条江河一样,依照自己的特色和渠道,涓涓地流入世界的大海,使本来的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江河,变成单薄的小溪。再加上互相拆台、压价,导致整体效益不尽人意。剪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一方面必须使每一个支脉更强大,各地生产企业必须以艺术和文化含量为目标,求创新、讲质量,上品位、扩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管理,引导、调控,使多姿多彩的中国剪纸汇成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以豪迈地气势进入大海,从而形成卖方市场实力,提高产业效益。

  三、战略途径与对策建议

  1、改变剪纸产业发展理念

  (1)、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和保护。中国剪纸产业的发展必须是继承、创新缺一不可。现在许多人认为(包括专家、教授),搞剪纸产业就是抢救、保护艺术型剪纸,而发展产业也就是将其高仿或尊其道而再造之,殊不知这只是保护了剪纸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而将很重要的部分创新弃在门外。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难以继承。时代变了,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一般水平的剪纸产品,他们重视的不再是剪纸的价格,而更看重是作品的艺术品格和收藏价值。也就是说人们更看好那些不论是内含还是工艺制作都有过人之处的佳作。现代生活需要现代的剪纸产品。不开发新产品,剪纸就会断档,剪纸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不进则退,祖宗留下的遗赠,不开发就会没落。虽说传统剪纸在世界剪纸艺术之林中属于一支永不凋谢的鲜花,但中国的剪纸产业要想大发展,必须要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新的运行模式,发展才是硬道理。

  (2)、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剪纸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剪纸产业的发展,没有品牌,就难以形成拳头,难以在世界的舞台上形成强势。品牌,是产品的形象,而形象是靠长期的良好信誉打造出来的。现在的剪纸厂家大多无品牌意识,由于长期的无序竞争,剪纸厂家有字号而无品牌。作坊式生产,艺术含量较低,难以产生新的艺术流派;同时老艺人,也对新产品的研发心有余悸;即使有几个新流派新品牌出现,由于各厂家制作材料、手法相同,产品极易仿制,很快出现“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千人一面”局面。结果各厂家又开始新一轮的挤兑、压价、攻击,残酷的竞争导致偷工减料,自毁家门。最后,多数厂家只能靠来样加工,挣取微薄的加工费。树立品牌是中国剪纸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民间法的即将出台,必将大大推动剪纸品牌的发展。一方面剪纸界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申请专利,避免抄袭。随着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制宣传不断深入,模仿者面对着著作法里规定的高额罚款,逐渐会销声匿迹。另一方面要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等形式的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中国剪纸产业的发展所走的必是一条发展创新,打造品牌、坚持维权之路。

  2、开拓市场,大力输出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我们姑且分为三类:一是古典收藏剪纸,此类剪纸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性,(多出于前辈剪纸艺术家和民间艺人之手),目前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和收藏,对象多是艺术研究机构、美术院校、艺术专家、教授、学者和剪纸收藏爱好者。二是传统消费剪纸,流传精品的复制,此类剪纸销售数量较大,产品价格较低,大多以单纯的装饰性为主,强调作品的普遍性和大众化,对象多为普通消费者。三是现代流派剪纸,此类剪纸揉多种艺术为一体,主题创作,表现形式丰富,其艺术效果与现代人的审美趋向吻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由于其雅俗共赏,既有艺术人群又有普通大众,所以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尤其更受国际市场青睐。开拓市场就是要开拓传统消费剪纸和现代流派剪纸的市场,这就需要创造新的需求,而不是在原来的需求里面做。首先是引导消费,开展各种形式的剪纸艺术点评活动、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尤其要加大销售人员的现场说法,力争像导游一样带领消费者走进剪纸艺术的殿堂,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促进市场需求。其次是通过举办中国剪纸南北区订货会,参与世界工艺品展览和比赛,与旅游等部门建立国内外的合作伙伴,扩大国际国内市场。

  3、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产业是为老百姓创造财富的。山西省委的一个领导说,是新型产业就必须有政府的推动。剪纸作为新型的文化产业的重要项目,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因为中国的民间艺人均来自农村,大多数厂家老板从艺人中产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内管理上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在对外销售上,眼界较窄,只能看到自己一厂一家的利益,互相砸价,宁不成一股绳,形不成合力。所以各地政府部门要有一个发展剪纸产业的组织,进行宏观调控,解决一些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1)要站在大文化的高度上,调整剪纸产业结构,鼓励创新,发展流派,树立品牌,引进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管理办法。通过剪纸发展研讨会、展销会等形式,开阔剪纸经营者的视野,更新设计人员的创作理念。

  (2)走联合开发之路。各地剪纸争夺市场,不如联手做大做强,打造品牌,共同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互利共赢。中华艺委会要与各省进行互通,统一规划,建立区域品牌,形成全国品牌系列,指导出口趋向,占领国际市场。

  (3)艺术家与企业家相结合,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剪纸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规模小,缺少产业化管理,而且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艺术与市场的研究,需要较多人才的互相切磋,只有艺术家与企业家的结合,才能集中人才进行开发,才能以艺术优势取胜,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把剪纸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政府的重视就能引来企业家的关注和投资。

  民间艺术如同大自然中的各种奇花异草,它的绚丽、茂盛有赖于良好的环境,仰仗于全民族呵护培养。中国剪纸只有在做大产业的旗帜下,统筹规划,科学发展,走大文化产业联合开发的路子,按照剪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突破瓶颈,打造出中国文化产业的拳头品牌。才能使这精美的奇葩开得更加绚烂,使文化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百姓生活创造更多的财富。【原标题:中国剪纸产业急需技术创新和品牌建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2年07月0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