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平顶山

苏东坡,在这里遥望家乡

2015/12/23 16:44:12 点击数: 【字体:

 

  三苏陵园四周置有墙垣,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对排列,仪仗严整,形象逼真。陵园门两侧蹲一对石雕雄狮。进入红漆大门,迎面是一座高5米、宽3米的红石牌坊,横眉镌刻“青山玉瘗”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明代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的《祭三苏先生文》。左右石柱隶刻苏轼《狱中示子由》词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关押在御史台监狱时感叹自己因诗获罪,而用诗自救时给弟弟苏辙写的一首诗,诗曰:“是处青山可埋骨,佗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生为兄弟,又结来世未了因。”此诗写出后托狱卒将诗送予其弟苏辙,实乃想惊动皇上,以诗感动皇上。曹太后知道后,遂嘱咐孙子神牲帝放东坡出狱,苏东坡自救如愿,幸免一死。
 
  过石坊,东边有斋房5间,是过去官宦、名流祭三苏吃素沐浴之处。正中为飨堂,系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堂内立有各代碑刻、四壁嵌有众多石碣。
 
  寺内一东一西相对的钟楼、鼓楼,是古人“晨钟暮鼓”的真实写照。出广庆寺东便门,可至小峨嵋山头,经过一条甬道,上有高4.2米的苏轼中年布衣持卷雕像。
 
  这条甬道上有一奇特的回音奇观,游客站在甬道离台阶十几米的地方,只要一拍手或跺脚,台阶上就会发出一种清脆悦耳的“蛙”鸣声,被称为“金蛙迎宾道”。我们都好奇得试了试“蛙鸣”,果然有回音。
 
  在郏县三苏园导游的引导下,我们首先踏进广庆寺,苍劲的古柏、青翠的竹林让人眼前一亮。幽幽的古筝弹奏声从竹林中传出,如行云流水般轻抚着你的耳膜,古韵在院内萦绕。广庆寺建筑风格独特,最明显的特征是一进三院、寺祠合一,据说,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广庆寺寺小名气大,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与三苏坟有着密切的联系。苏东坡一生坎坷,与佛家来往密切。他一生多次过往此地,每次经过便折道广庆寺与僧人叙谈。到了晚年,东坡甚至给自己起了两个佛号叫“行脚僧”和“苦行僧”。东坡死后,宋高宗为广庆寺赐名,寺院僧人四时守护坟院,每逢春秋大祭和苏轼兄弟的祭日,都要为他们的亡灵超度、安魂。
 
  史载公元1101年7月苏轼暴病死于常州,时值炎夏,运送尸身诸多不变,于是将其暂时寄埋常州。第二年其弟苏辙、子苏过遵其遗嘱,将其移葬于郏县小峨眉山下。10年后的1112年,其弟苏辙卒于颍昌(今许昌),其子孙也将苏辙葬于此处,称为二苏坟。可谓兄友弟恭,高山流水。苏辙的一支后人还长留茨芭守坟,这里就成了苏氏家族墓地。其父苏洵于1066年卒于京师,翌年葬于四川眉山县,现眉山柳沟有苏洵及程夫人合葬墓。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郏县尹杨允拜谒苏坟,见只有“二苏”,便说:“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遂将苏洵衣冠葬于两公墓冢之间,始称“三苏坟”。三苏终得一处。三苏合于一处,想来他们不会寂寞,终于团聚在一起。三苏在天堂里一定有诗文唱和,象他们在人间一样互相照顾。三苏坟墓为全国所独有。全国其他地方作为东坡遗像的纪念地甚多,但三苏坟墓纪念地仅此一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走进三苏园景区,我忽然想起出自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中的这一阙。进入十字路口,见一巨石,上书: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园。在这位大文豪的长眠之地、郏县三苏坟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纷纷来此瞻拜,留下了许多体裁不一、风格各异的碑刻题咏,与“三苏”一起,组成了郏县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已成为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吸引国内外无数游人前来拜谒观光。
 
  三苏园景区主要由东坡湖、广庆寺、三苏祠、三苏生平事迹展馆、东坡碑林、东坡中年布衣塑像、金娃迎宾道、苏仲南夫妇墓、梁氏墓和三苏陵园等景点组成。,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9月,第四次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1999年,

成为省级旅游景区。2002年第十四次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苏轼葬郏900周年大会亦在这里举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苏学专家云集三苏园,盛况空前,使三苏景区的知名度享誉海内外。2006年5月国务院又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陵园内古柏成林,四季郁郁葱葱,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山风来袭,柏树林中会发出一种酷似下雨的声音。清代郏县县令张笃行拜谒三苏坟,夜深人静之时,忽听门外雨声大作,开门观看雨景,但屋外不但没有下雨,反而月明如昼,遂填词留念:“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湿襟。”后人屡试屡验,称其为“苏坟夜雨”,这是三苏坟特有的现象。苏坟院内古柏参天,向有坟院柏树“长不直”、“数不准”之说。传说三苏德感草木,随其心意所向,院内古柏树干均向西南方向倾斜,遥望家乡四川眉山县,几百年来被人们称为“思乡柏”。
 
  穿过三苏祠右侧的一个小门,便来到了东坡碑林。东坡碑林是为纪念苏东坡逝世900周年而建的,这里汇集了国内190多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书法家以各自擅长的书体,书写苏东坡的著名诗文136篇,其中最具创意的是“大江东去碑园”,这里有100位书法家以风格迥异的书体将东坡先生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书写一百篇,形成了百家高歌大江东去的宏伟场面,洋洋大观,气势恢弘。碑廊四周的石碑上,著名书法大家启功、沈鹏、王学仲、刘炳森、欧阳中石等作品尽在其中。除了“大江东去碑园”外,这里还有书写苏轼作品的诗词碑园、文赋碑园等,内有冰心、臧克家等著名作家、诗人的题字、题词碑刻作品。我们站在碑廊下观赏着书法大家的作品,流连忘返,心生赞叹。
 
  至此北行,路过苏辙次子苏仲南夫妇墓和梁氏墓,苏仲南即苏辙次子苏适,其墓志铭盖刻有“宋承议郎眉山苏仲南墓志铭”,乃苏轼次子苏过所题。墓志铭是苏适之兄苏迟撰并书。志盖大小大体一样,系青石精磨细雕而成。 
 
  在门前两排石羊、石马、石虎和几棵参天古柏的注目下,我们走进了翠柏掩映的三苏陵园。门两边一副楹联: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昭示了后人对三苏的崇高评价。
 
  三苏陵园四周置有墙垣,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对排列,仪仗严整,形象逼真。陵园门两侧蹲一对石雕雄狮。进入红漆大门,迎面是一座高5米、宽3米的红石牌坊,横眉镌刻“青山玉瘗”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明代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的《祭三苏先生文》。左右石柱隶刻苏轼《狱中示子由》词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关押在御史台监狱时感叹自己因诗获罪,而用诗自救时给弟弟苏辙写的一首诗,诗曰:“是处青山可埋骨,佗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生为兄弟,又结来世未了因。”此诗写出后托狱卒将诗送予其弟苏辙,实乃想惊动皇上,以诗感动皇上。曹太后知道后,遂嘱咐孙子神牲帝放东坡出狱,苏东坡自救如愿,幸免一死。
 
  过石坊,东边有斋房5间,是过去官宦、名流祭三苏吃素沐浴之处。正中为飨堂,系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堂内立有各代碑刻、四壁嵌有众多石碣。
 
  三苏陵园内三座坟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开,东北第一墓为苏轼墓,中间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据导游介绍,苏老泉供桌上的香炉石被视为“摸福石”,当地一首顺口溜这样说:“站立祭坛闭双目,直行向前去摸福,谁能摸住香炉石,万事如意尽是福。”传说有古代一些学子上京赶考路过此地,总要来此摸一摸,沾点儿三苏的灵气。
 
  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个墓冢,为苏轼六公子墓。园内有古柏588株,多为明清时所值,枝繁叶茂,苍翠挺拔。
 
  三苏陵园内古柏成林,四季郁郁葱葱,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山风来袭,柏树林中会发出一种酷似下雨的声音。清代郏县县令张笃行拜谒三苏坟,夜深人静之时,忽听门外雨声大作,开门观看雨景,但屋外不但没有下雨,反而月明如昼,遂填词留念:“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湿襟。”后人屡试屡验,称其为“苏坟夜雨”,这是三苏坟特有的现象。苏坟院内古柏参天,向有坟院柏树“长不直”、“数不准”之说。传说三苏德感草木,随其心意所向,院内古柏树干均向西南方向倾斜,遥望家乡四川眉山县,几百年来被人们称为“思乡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搜狐(2015-04-23)
0
下一条:郏县三记上一条:谒三苏墓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