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河南省的郏县历史悠久,国家AAA级景区三苏园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归焉之地,为了探寻苏轼足迹,定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组团赴河南郏县考察。
4月19日早上七点,定州市苏轼研究会会长帅建军带队,我们一行10人,从定州出发,高速一路狂奔,历时5个小时,在中午十二点到达目的地河南郏县。在郏县政协主席李栓勤,政协党组书记王亚军,政协副主席唐国颖,县文化局原局长、苏学专家刘继增等设宴热情招待后,前去三苏园景区。
苏园景区主要由东坡湖、广庆寺、三苏祠、三苏生平事迹展馆、东坡碑林、东坡中年布衣塑像、金娃迎宾道、苏仲南夫妇墓、梁氏墓和三苏陵园等景点组成。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1986年9月,第四次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2002年第十四次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苏轼葬郏900周年大会亦在这里举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苏学专家云集三苏园,盛况空前,使三苏景区的知名度享誉海内外。2006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景区位于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的小峨眉山东麓,即郏县县城西北23公里。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已成为众多游人观光、度假的胜地。其中三苏陵园安葬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兄弟二人的遗骨以及其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的衣冠。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有“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美称,其中尤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留下许多传世之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走进三苏园景区,我忽然想起出自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中的这一阙。进入十字路口,见一巨石,上书: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园。
在郏县三苏园导游的引导下,我们首先踏进广庆寺,苍劲的古柏、青翠的竹林让人眼前一亮。广庆寺建筑风格独特,最明显的特征是一进三院、寺祠合一,据说,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寺内一东一西相对的钟楼、鼓楼,是古人“晨钟暮鼓”的真实写照。
出广庆寺东便门,可至小峨嵋山头,经过一条甬道,上有高4.2米的苏轼中年布衣持卷雕像。这条甬道上有一奇特的回音奇观,游客站在甬道离台阶十几米的地方,只要一拍手或跺脚,台阶上就会发出一种清脆悦耳的“蛙”鸣声,被称为“金蛙迎宾道”。我们都好奇得试了试“蛙鸣”,果然有回音。
我们一行走进三苏祠内,三苏祠位于广庆寺后,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所建,其内保存着元代所塑的三苏父子泥彩塑像,祠堂内的“三苏”父子塑像正堂危坐,栩栩如生,令每个踏入祠堂的游客肃然起敬。
进到三苏生平事迹展馆,该馆共设11个展室、表演大厅和纪念品销售大厅,仅展室占地面积就有1000多平方米,这里有苏轼、苏辙葬郏原因、葬礼、葬仪,置苏洵衣冠冢的原因及其后世的纪念,三苏及其后代葬郏墓志铭、墓表、出土文物的展示。这里清晰地介绍了三苏的生平、文学成就、书法成就、文人画成就以及三苏与医药、养生、佛、道、周易〈传〉的密切联系。里面有中山松醪赋等苏轼珍贵手迹,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三苏的人生轨迹及其各种成就。
穿过三苏祠右侧的一个小门,便来到了东坡碑林。我们看到这里汇集了国内190多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碑园”,这里有100位书法家以风格迥异的书体将东坡先生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书写一百篇,形成了百家高歌大江东去的宏伟场面,真是洋洋大观,气势恢弘。碑廊四周的石碑上,著名书法大家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作品尽在其中。有冰心、臧克家等著名作家、诗人的题字、题词碑刻作品。我们站在碑廊下观赏着书法大家的作品,流连忘返,心生赞叹。
至此北行,路过苏辙次子苏仲南夫妇墓和梁氏墓,苏仲南即苏辙次子苏适,其墓志铭盖刻有“宋承议郎眉山苏仲南墓志铭”,乃苏轼次子苏过所题。墓志铭是苏适之兄苏迟撰并书。
在门前两排石羊、石马、石虎和几棵参天古柏的注目下,我们走进了翠柏掩映的三苏陵园。门两边一副楹联: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对排列,仪仗严整,形象逼真。陵园门两侧蹲一对石雕雄狮。进入红漆大门,迎面是一座红石牌坊,横眉镌刻“青山玉瘗”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明代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的《祭三苏先生文》。左右石柱隶刻苏轼《狱中示子由》词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三苏陵园内三座坟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开,东北第一墓为苏轼墓,中间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据导游介绍,苏老泉供桌上的香炉石被视为“摸福石”,当地一首顺口溜这样说:“站立祭坛闭双目,直行向前去摸福,谁能摸住香炉石,万事如意尽是福。”传说有古代一些学子上京赶考路过此地,总要来此摸一摸,沾点儿三苏的灵气。
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个墓冢,为苏轼六公子墓。 三苏陵园内古柏成林,四季郁郁葱葱,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山风来袭,柏树林中会发出一种酷似下雨的声音。称其为“苏坟夜雨”,这是三苏坟特有的现象。苏坟院内古柏参天,向有坟院柏树“长不直”、“数不准”之说。传说三苏德感草木,随其心意所向,院内古柏树干均向西南方向倾斜,遥望家乡四川眉山县,几百年来被人们称为“思乡柏”。
据郏县苏学专家刘继增同志介绍,2002年以来,三苏园景区年均游客量超过3万人次,收入在20万元以上,并于每年不低于15%的速度递增。作者 王建强(原标题:游河南郏县三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