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冬日探访墨子故里

2013/11/16 15:26:53 点击数: 【字体:


    两千多年前的和平主义者

  伟大的哲人和圣徒:墨子毕生宣讲爱与和平

  “黑泥捏个墨子王。披头发,大脸膛,橡壳眼,高鼻梁,一身黑衣明晃晃。皂角大刀别身上,两只赤脚奔走忙,肩上挎个万宝囊。野鸡翎,长得花,天下污浊一扫光。”

  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鲁山县的一首民谣。民谣中的墨子王就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在人们心目中,墨子肤色黝黑,眼大而圆,披头散发,身带大刀,有点像游侠,是个要将天下污浊一扫光的“王”。

  鲁山县以山为名,名副其实,其境内山山相接,岭岭相连。群山中属石人山景色最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千四百多年前,墨子就诞生在这里。

  当地群众把墨子当成自己家乡的“特产”。有人问:“你们那里有什么?”答曰:“我们那里有墨子。”

  当地群众更把墨子当成神。今年86岁的老人张冠文回忆,很早以前这里就建有墨子庙,逢年过节或谁家有事,都来这里祭拜,“香火”一直很盛。

  鲁山县熊背乡熊背村有一处黑隐寺遗址。据说墨子晚年隐居在这里。为了不被别人发现,墨子改姓黑,死后也葬在这里。站在遗址旁,65岁的村民罗新荣对记者说:“墨子是个大善人,一生制止战争7次,死后成了仙。对面那座山叫南天门,墨子就是在那儿升天的。”罗新荣连说带比画,表情十分认真。

  墨子成仙是不可能的,但墨子是大善人、大思想家,这倒是不假。

  墨子名翟,生卒年月不详。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术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派。当时,墨家与儒家、道家齐名,墨子与孔子、老子一起被人们尊为圣贤。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动荡。墨子认为社会之所以动乱,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所以他提出“兼爱”与“非攻”的主张,反对损害别人,反对战争,要人不分亲疏远近地爱一切人。他认为如果大家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各种罪恶发生。墨子的这种思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墨子反对战争、倡导和平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止楚伐宋”的故事。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惠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墨子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攻打宋国,就急急忙忙地向楚国赶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方圆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的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仍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他解下身上系着的腰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礌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楚惠王听了墨子的一番道理,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攻打宋国没有多少胜算,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一场战争就这样被墨子制止了。

  史书上记载,墨子“善守御”。看来,“善守御”对他实施和平主张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尴尬的历史和现实:墨子的理想渺不可期

  凝望墨子,记者在想,身处石人山这样一个幽僻的地方,墨子的和平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呢?

  史载,战国时期,仅楚国进行的大小战争就有600余次。在战国时代,战争的形式与春秋以前的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民中征兵成了很普遍的现象。从乘坐战车的贵族之间的战争,发展成为运用农民以步兵为主的战争。步兵的参战使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当时,战国七雄展开了连续不断的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激战。

  也许正是这一次次的战争和一个个命贱如草的生命的消失让墨子这位僻处一隅的平头百姓再也无法沉默。于是,他开始不停地奔走呼号,不停地宣讲自己的和平友爱思想……虽然墨子倾其一生精力宣传和平,但也左右不了残酷的现实。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在他死后,历朝历代,战事连绵。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墨子的后裔也“在劫难逃”。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2006-08-1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马街书会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