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品县衙,叶县县衙在建筑上与七品县衙的区别是,它的大堂由厅堂和卷棚两部分组成,且位于中轴线上的制高点,气势威严庄重。图为叶县县衙大堂。
县,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基层政权建制单位,提到县衙,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似乎还能从记忆里寻觅出一丝敬畏来。
因为在以前,县级政权基本就是老百姓的天,虽然上面还有州,还有皇帝,可那太遥远,一般百姓说事儿,只能到县衙。
县的设置有着漫长的历史。按《说文解字》:“县,系也。”《周礼》释县曰:“距王城三百里以外至四百里曰县,亦作寰。”称寰者,或为环于王城之意;称县者,或因其距王城三四百里,有悬挂于王城之意。由此,县其实便是“隶属、直系”的意思。
据史书记载,“县”作为一级政权的名称最早始于西周。它的第一个行政含义,与天子有关。《礼记》载,周朝实行“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即把国土分为两部分、十个州:一部分为“畿内”,即帝都郊区范围之内,中心半径千里为直隶一州之面积,统称为“县”,由天子直接掌管,所以称天子为“县官”;天子定期要县(悬)令于国门,所以天子又称“县令”,这和《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之说一致。另一部分则为“畿外”,共分九州,由九个“云伯”代天子掌管。对“畿外”的广大国土,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分成大小不等的若干部分,分封给诸侯。这里的“县”,指的是距王城中心三百至四百里之间、按一定土地面积划分的一些单位,这是县的第二个行政含义,后世沿用的即为此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