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沟上源众山,林霭清湿,隙壑幽丽,人迹罕至,不失为一片值得记述的好山水。最显赫的峰峦有三座,中间是分水岭主峰,海拔665.8米。东边隔道涧谷,峻岩翘起,形似雄鹰,名鹰嘴石。主峰西荡三四里,又一峰耸立,名松垛。三峰远近,层岭连绵,坡水两分,南去入长江,北来归淮河。
冬青沟溪源分两道,一为何家沟,一为大沟。何家沟源出的五松嘴,山界两市,秋末冬初时节,木叶凋零,植被依然厚密。直径二三十厘米的栗树接肩搭手,黄栌、乌桕、五角枫点缀其间,亮起团团或红或紫的好颜色。坡上沟水细细,溅流五六公里到竖刀石。石高10米余,宽七八米,厚约4米,矗立在鹰嘴石西。相传当年王莽撵刘秀,到这里眼看就要撵上,刘秀将手中钢刀呼一声甩过来,支棱棱扎在山崖上,化为石刀,挡住了追兵。有寸管量常年明泉自石下出,到谷底一溪北流。山势沉落,成一道15米高的滑瀑,平日瀑幅1米多,暴雨季节,山水下来,13米宽的岩壁上雾白一片,轰响如雷。瀑下潭水清澈,溪流湍白,在光裸的岩床上凿出大大小小的石潭,三四米深的,浑圆如镜,腰深的明滟如眸,天光云影自徘徊,一谷清澈闲静,很少有人进去打扰。
从鹰嘴石到郭家自然村4公里,花开花落水自流,杳无人迹。距鹰嘴石20多米处有蝙蝠洞,到黄昏蝙蝠飞起来裹疙瘩。有人进去过,走二三十米,再往里冷森森不敢走了。早年,每到种麦时节,就有村民拿着麻袋去背蝙蝠粪当肥料,化肥兴起后,再没人去了。
大沟从郭家沟自然村岔向东,沟宽30米左右,长约4公里,上端再分两岔。一岔明水泉源在南召县四棵树的山垭里,这里原是林场管理处,十几间房屋废墟仍在。林地养得早,树都长野了,森森然遮天蔽日,常有野狼出没。距废墟200多米处有湿地,十来个泉眼汇成三四寸管量的溪流。一路北来,峡谷裂山绕崖,中有四道瀑布。第一道七八米高,一叠三折,绳抛珠洒,落进两亩多大的水潭中。又1.5公里,溪水一头撞下6米多高的岩壁,冲出两亩左右潭坑,水色清碧,有人曾经遇见碗口粗的蟒蛇来潭中饮水。山势稍缓的地方,水走连山石板,割出一道道石槽,中有6个大石潭、20多个小石潭。山势再落,跌出四道小瀑,水白潭清。另一岔水的常年源泉自鹰嘴石下出,四五亩大一片湿地,渗为2寸管量的溪流。这道沟谷的最窄处只有十来米,人在山半腰往下看,树推雾涌,阴森森不能通行。沟中五六条丈把高的小瀑,所衔潭坑都在半亩左右。两道溪水在郭家村上边一公里处交汇。大沟所系的山地,植被多为栗树林,杂生有榔榆、山桃、棠梨。藤蔓类有野葡萄、野蔷薇,丛灌是荆条、山楂和杜鹃。春日山花开,红黄白蓝都温润。山中特产野山药,人称交口山药,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
大沟左岸有条自五松嘴发脉北来的刀岭,岭脊狭窄。自郭家上行七八里,岭上有块长200米、高20多米、宽10多米的岩石,两头尖,中间宽,上部阔,下部窄,酷似一条大船,将窄窄的山岭把个严严实实,人们上山只能走“船舷”下30多米长的“天梯”。所谓天梯,就是陡起的岩坡上凿一溜脚窑儿。石船前边原来有一大块地,近年不种庄稼了,就很少有人来了。沟崖间的榔榆,裸根网织在岩隙间,条条鲜洁如筋脉,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带山鸡非常多,双庄村民李明说:“都多到成灾了!”每年春暖花开的繁殖季节,长尾巴雉鸡几十只聚一起,飞起来五彩缤纷。上世纪90年代火枪收缴后,野猪也越来越多,最大的一群二三十只,一直摸到堂沟村边的地里拱红薯嚼玉米。
冬青沟西边隔道岭,是石窟窿道沟,沟中建有2亩多大、两三米深的坝塘,养鱼、浇菜畦。两沟汇流一公里,注入横梁河。
冬青沟东边隔道岭,是1公里多长的堂沟。有深一米多、两三亩大的拦水坝,供两个村民组浇地。过去水塘溯流上行500米,山顶有蒸馍石,比麦秸垛小一些。溪沟里建有泉井,供堂南组百十口人饮用。这道常年溪沟在冬青沟河口下游300处汇入横梁河。
与冬青沟相对,横梁河左岸原有一条水泉沟,水质绝好。泉水旺时,沟中人家都做粉条。水位下降后,村民沿沟打井,打几米就出水,比矿泉水还好喝。只是封山后林坡大了,野猪成群,种不成红薯,做粉条的只剩下两三家,每年收二三十万斤红薯,做着卖着。水质好,下出来粉条不等干就有人买走了。春节临近,市里的人,县里的人,凡知道的,都开着车来买。
从雁鸣庄下来,横梁河沿岸,不时有透河井,供2000多口人饮用,两个行政村引渠浇地450多亩。在雁鸣庄与横梁河两村交界的地方,右岸打有深水井,下游一公里又有深水井,供某部驻军使用。河到交口,水量没有上游大了。(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