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平顶山地理 >> 浏览平顶山

水经注:古镇名村厚应河(上)

2013/11/12 9:52:22 点击数: 【字体:

 
    应河古称应水、桥水,俗称马渡河。绕应山而南入沙河,全长27公里,河床宽15到20米,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00.9平方公里。据《水经注》载:桥水(应河)出鲁阳县北恃山东南。经笔者实地考察,应河古源在石龙区赵岭村南坡。因采煤塌陷,地貌变化不定,泉源所出的地方仅存半亩大一片溅水湿地。与之隔沟相对的一家煤矿排水注入后,始成溪流,经梁洼镇西绕镇南再折向东南,4公里流向宝丰县张八桥镇。

    梁洼镇位于鲁山县城东北15公里处,据明嘉靖《鲁山县志》记载:昔晋太子潜龙尝避黄墩之难经此,谓桃花殊盛,即称之桃花店。聚落遗址在镇西南500米处,民国年间还有一座寨门楼和破损的青石牌坊。清咸丰到同治年间,战乱频繁,附近村民联手,短短45天筑起周长2.5公里、十几米高的寨墙,开有“望嵩”、“展露”“临应”、“迎旭”、“镇华”五座寨门。寨墙外修有两丈宽的寨壕,水深七八尺。青砖老墙石头寨,黛瓦板门货店街,到清末,镇里经营陶瓷的有16家,粮行7家。到民末,商户多达93家,双日为集。上世纪50年代,镇中还有南、北老君庙、关爷庙、山陕庙、孙堂庙等。中有四座庙宇都有大殿、卷棚(拜殿)、戏楼、东西廊房。这些庙宇大多毁于“大跃进”时期,只有梁洼中学院内还有几间关爷庙的古建筑尚存。

    早在公元前140年,这里就有人开始采煤。清嘉庆元年(1796年),这一带采煤已成规模。据《鲁山县志》载:彼时有地方无赖诱卖贫民强迫下窑为“死拨子”,知县董作栋亲诣煤窑,放出被羁者300人。到清同治九年(1870年),“梁洼营盘坑、郎坟、段店一带小煤窑已发展到48眼。”虽不敢妄言古镇是因煤而兴,这里制陶、冶铁、烧瓷的工艺可谓年代久远。东坡有唐代冶铁遗址,郎店亦有宋代冶铁遗址。境内闻名海内外的段店唐代瓷窑遗址,出土有唐钧、宋钧、元钧、唐三彩、鲁山花瓷、宋汝官瓷、三彩珍珠等。1999年,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今的梁洼镇,因矿产资源丰厚,百业兴旺,依然是鲁山县的经济重镇。

    梁洼镇北门外与石龙区交界处的赵岭村南坡,为古应河源头,当年的西寨门就叫临应门,梁洼镇也曾名应源镇。上世纪90年代初,应河源头的泉水还很旺,一溪清流曲折蜿蜒,到宝丰县张八桥镇的外良庄自然村,水幅三四米,摆行石头才能过。而今沟水枯弱,外良村50亩水面的小水库也已名存实亡,应河古源已断绝。

    应河浮源自石龙区赵岭村东坡出,到旱季仅剩几条徒有水痕的干沟。到张八桥镇苗李村,左岸一道岭,分流应河与玉带河,岭南坡根控水,断续成或深或浅的水洼。河床泽润,芦苇随风俯仰。姚洼行政村南有十来亩大两三丈深的水塘,非雨季坝下已无水可流。

    两道沟岔在外良庄村东汇合。2009年秋雨多些,沟水涓涓,三四寸管量。流到没梁庙自然村北,右边有源自梁洼镇半坡羊自然村的溪水来济。水长3公里,村南有1979年修建的拦河坝,汛期水涨,水面大到四五百亩,旱天也就十来亩的样子。平日里保持50亩大小,三四米深。坝下沟水一年有8个月不断流,五六寸管水量。进入孔庄行政村,古时恃山有泉溪来济。孔庄自然村南1公里的山坡上,尚存一眼明代古井,浇灌林场700亩树木。没梁庙行政村的曹庄组,也有一眼年代久远的搬倒井,建池供170多口人饮用。

    河道逶迤,杨树林带时断时续。到宝丰县杨庄镇朱庄行政村的石院墙组,建有拦河坝,存水上下300米,平均宽20米,深约两米。供村民养鸭、喂牲畜,浇菜园。

    应河北源也属季节河沟,上游袁店村南建有小型二类水库。水库位于宝丰县城西8公里处,1973年6月竣工,库容80万立方米,水面百亩,设计浇地3000亩。2006年后,上源煤矿关闭,电厂破产,无排水出,水库遂废。村北不远,黄沟自然村西又有水面近百亩、深三四米的小型水库。上源在距黄沟两公里的良田自然村,溪岔多散泉,汇流2寸管量,经年不息。溪流到袁店村东并入袁店这道沟。沟过西彭庄,到火神庙自然村,应河南北两源交汇处,上下百米有两个水潭。上为拐弯潭,宽10多米,长30多米,深两三米。下潭大些,宽50多米,长60多米,水深五六米,俗称大潭。潭处低洼,水下泉涌,浇灌火神庙和庙王两个村民组的田地,百日无雨也抽不干。从火神庙到小温庄,丘陵起伏多溪岔,俗称石叉河。温庄行政村修有拦河坝,蓄水40米宽、100多米长,水深三四米。两岸礓石遍布,植被稀薄。

    应河流经下菜沟、袁店,西彭庄、火神庙,与昭平台北干渠交错而过,干渠放水时,渗水、退水皆落入河中。进入张庄、大温庄、小温庄、小店到薛潭,河走平缓。两岸平野开阔,地貌完好,水幅五七米,终于有了河的样貌。这一带的村名很有意思:比如“水牛多”,是因为村里曾有两户人家养水牛,每当赶牛到村东水潭饮水洗澡,数来数去总是多一头,出水再数又没了。又如“白水营”,村东有条常年不涸的泉水沟,明、清时为军屯营地而得名。两处聚落,皆与水相关。小店曾名应雅村,原址在县城南5公里的应河左岸,古时宛洛大道打这儿过,明、清皆为递铺。小店清名远播的缘由,是村北一公里处那段河为宝丰八景之一的“石渠仙蒲”所在。草岸石床,水在棱槽罅隙间湍白走绿,激漱有声,古来文人雅士爱此清幽,常相邀来此,吟诵酬答。(曲令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2009-10-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