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台水库除了沙河、荡泽河、四棵树河、柳林河几条主要源流之外,常年不断的溪源,还有从下汤镇石峡水库下来的龙潭沟,和源于张林垛的王连沟。龙潭沟流经下汤镇的红义岭、龙潭沟两个行政村,到库区乡的王村行政村没入昭平台水库,上下不足8公里。
王村多是淹没区搬上来的新住户,依山傍水,有红沙河、青泥沟、大窑沟、小窑沟、石庙等9个自然村和一个片村。全村1070口人,荒山坡地4000多亩,林地2500多亩,大部分是早年的蚕坡,近些年才长起来的栎树林。坡上水边,间或有开黄花的板栗林和开红花的桃树林,那是退耕还林后种的。青泥沟自然村和红沙河自然村因河而名,溯源5公里,红沙河一直通到下汤镇的朝阳观山,青泥沟是红沙河的支沟。早先泥青沙红水亮亮,在人们的记忆里也曾清流汤汤,现在已成季节排洪沟,沿沟村民吃水都困难。
龙潭沟谷口就在王村的石庙组。2009年5月16日,库区乡的纪委书记冉拴伟当向导,我们一行三人自石庙自然村进山探水。冬旱无雨,沿途麦田青青无旱象。也不见有人泵水浇地,想是潮墒使然吧。进去不远就是下汤镇地界,黄家自然村有沟岔向朝阳观方向,无水。到石家庄徒步上行,人家迤逦散开,沿途水清风也清。浅山连绵,村舍闲静,舍前竹园子,临水菜园子,无不氤氲着湿润的水气。时见姑娘媳妇在村边桥下洗衣,也有两口子搭伙儿引溪水浇菜的。一条黄土大路,过个小桥就到了河那边,再过个小桥,又回到了河这边。溪谷中虽无柏油路,人到沟口就有车通往下汤镇,通往游人如织的尧山景区和木札岭景区,去洛阳也不过几个小时的路程。去鲁山县城、平顶山市区,顿饭工夫就到。地虽偏,却一点也不闭塞。年轻人出外打工,年年都把沿海商埠的气息带回来,幽谷荒山,日渐染上了时代的明黄亮白,起房盖屋改了老祖宗的规矩,婚丧嫁娶的习俗也文明敞阳起来。数码电视机顶盒、太阳能热水器,自是在竹树蚕麻之外开出了新时代的豁达与明丽。斜阳流水,世道悠悠,溪竹人家再不是从前贫寒瘠薄的灰败了。
过石峡口自然村,离水库就隔一架西墁山了。远远地听见水响,沿田边路埂上两道坎儿,就望见一道石坝,石隙溅落两道湍白的瀑流,一道在中间,一道在坝右,下去汇成溪水急流而下。有收割过的稻田,也不过五六亩。登上石坝,黑沉沉一潭水,却不是石峡口水库。光溜溜的浑石峡谷蜿蜒而上,无路可通。攀上右岸10多米高的一块陡峭岩石,脱了外衣,切着坡边儿,扒开油桐枯草和灌丛,强着劲儿往上走。天干风响的,碰着啥都冒烟儿,不大会儿,人就成了花脸猫。拽着树枝往下看,明水很小,时断时续。裸岩窄谷,宽不过数米,两岸崖壁立陡,金黄的阳光晒在上面,深深浅浅的沟槽水痕清晰可辨。听下汤镇红义岭行政村的李主任说,每当暴雨来临,山水拧着辫子往下流,整条石峡都是响的。左岸有处20多米长的雨瀑,非常壮观。水走浑岩,上下形成青龙潭、黄龙潭、黑龙潭、牛蹄峡、老龙窝5个形态各异的石潭。白云照影,不是一般的好看。石峡水库属小型水库,总库容137万立方米。1958年修建时,最上边的青龙潭没入水底。坝下200米处,右岸山崖上有个老君洞,洞口约一间房大,相传在朝阳观山的九女洞放一只羊,半天后能从这里拱出来。
西墁山紧临大坝凸起一垛巨岩,酷似蓄势欲飞的鹰。站在巨鹰的肩窝儿向下看,库水嵌在四个坡头相向的沟岔里,碧沉沉活像一个大裤衩。水面百十亩,水深丈余,清冷澄澈。浮水上源在海拔333米的松垛寨山北麓的封家岭自然村。自阎家咀下来一道季节山溪,主源在水库下。中间有条龙头岭,岭两边有对称的两眼桶粗大泉名“龙眼”。听李主任说,上世纪70年代,水库曾放干过一次,除了龙眼,众多小泉汩汩翻涌,水旺得很。水库西南不远就是海拔424米的松垛寨山,山上有石寨残存,相传为洪秀全所建。水库西北,群山多为南北走向,惟有一岭横亘东西,这就是横一岭。村落散居两侧,曾因山得名横一岭,“文革”期间改成了红一岭。据村民回忆,石峡水库所在原是一块龙地,谷口有垛20米高的将军石,影壁一样挡住视线,里边看不到外面,外面也看不到里边。建坝时放炸药把将军石崩了,崩倒的石头将谷口堵个严严实实,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座一秒钟建成的水库。近几年,山坡上的林子慢慢长起来,鸟鸣花香的,有沙土车路通到水边,就成了一处僻静的垂钓休闲地。
难得上游少泥沙,水库建成50年,水量不减。坝下一道龙潭沟,水流四季,水质清澈无污染。早先沟两岸种有200多亩水稻,近年不种了,但还供石峡、石家、黄家、朱家4个自然村千把口人饮用,供他们养牲畜、浇竹园、种菜。(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