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平顶山地理 >> 浏览平顶山

水经注:水清树好雁鸣沟(上)

2013/11/12 15:01:16 点击数: 【字体:

 
    雁鸣沟源于分水岭余脉大雁门北坡的一个簸箕形山坳。2009年11月21日,笔者跟随向导姚大友溯源而上,徒步考查了这条水质清澈的常年溪源。

    这是一片安静的山地,与四棵树乡、团城乡连绵的丛山一脉相通,燕山运动造就的花岗岩格架。山巅、坡头、沟谷,到处散落着三五成群的巨岩,如兄弟,如海狮,如虎、如犬、如大象,如城堡屋宇。更有狰狞的怪兽高悬在崖壁上,生动的卡通人物躲藏在山林中……经过亿万年光阴打磨,它们一尊尊线条飞动,悠然的气韵里蕴涵着磅礴大气。

    吃过午饭,一行人去看虎笼沟。这是雁门沟左岸的一条常年支流。栗树庄自然村后相距不远,冲有两处大潭。最下端的锅底坑约30平方米,深不见底。绕个山脚,听见水声哗哗,薄薄的水帘从10多米高的石墙上飘落,洒进20多平方米大的蚂虾坑里。栗树庄73岁的村民姚金安告诉说,20多年前,蚂虾坑还深得探不到底儿。潭底有块会摇动的大石头,石头下的岩隙有古怪,人要不小心滑下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蚂虾坑左遮右掩,藏在S形峡谷中,被十几米高的岩墙层层围裹,幽深泠然。年来无大水,泥沙淤堵,只剩下两三米深,琥珀一样深藏不露。

    时值冬季,瀑布上面的溪流不大,一步就可以跨过去。左岸山林起伏,右岸有连片的台地。河床间断续的沙洲上,丛丛野草紫梗黄叶,老而不枯。山路傍着溪流走,岩床高起来的时候,溪水就走石板。光裸的石板间又有潭,一泓清碧,人们叫它东头儿那个坑。向导潘大友说,夏天,人们上山干活干累了,就来沟里喝水,到潭里洗澡。大虎笼沟和小虎笼沟交汇处,跨小虎笼沟有座水泥桥。早年这一带有老虎出没,老虎绝迹后,俗称老虎笼的石棚还在。最大的小虎笼洞在离桥一公里小虎笼山下。巨大的岩石上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麻坑,得名花石头。洞在石下,战乱年月住过20多个人。洞口不高,弯着腰才能进去。小虎笼沟源出的小虎笼山,与茶庵境内的南大阴隔一道300米宽的杨树沟遥遥相望。山洪下来,能把黄牛大的石头冲走,到冬春,就很少见到明水了。

    过小桥再翻一丘山脚,就到大虎笼沟瀑布了。明挂石墙高约10米,宽20多米。瀑布大时宽两三米,小时散落成线。瀑布旁边的山俗名鹄(音)崖。曾有鹄在绝壁间巢居。这片山中叫鹄崖的地方有好多处。据茶庵村的孙仁和元庵村的李江流描述,这种猛禽应当是山枭。李江流说他捕捉住的鹄重五六公斤,眼睛又大又圆,蓝绿色的眼珠子,发怒时变得血红,看上去吓人。孙仁说他见过的鹄个头儿比猫头鹰大,有五公斤重,又大又圆的黄眼珠子,发怒时变成黑色,嗓子里呜噜噜、呜噜噜,像公鸡发怒时发出的声音。鹄黄昏后出来捕食,逮兔子、鼠类,也叼鱼虾,有时偷猎家禽。它们翅膀很大但飞不高,三四寸长的啄带弯钩儿,叨着东西往死里啄。头上长有扇形羽毛,眉毛一样竖在眼睛上面。鹄在绝壁石隙中筑巢,一窝下三枚蛋,两真一假,孵出来常常是两只鹄一只子,这种猛禽近年已经很少见了。口语里说“眼瞪得跟鹄一样”指的就是这种鸟儿。山里人这样说,平原上的人也说,可见其分布之广。过瀑布上行两公里,河床抬起约50米高,形成一处季节瀑布。这里原来住有三四户人家,房基尚在,人迁走了,地荒了,树也长疯了,大虎笼沟的浮水源头就在这里。

    与虎笼沟相对,右岸有条张公石沟,也是常年山溪。溯流而上,不时遇到巨石,如行如立如卧,或向天长啸,或相对呢喃,依大树而成“人家”,靠山壁坐成“佛陀”。张公石斜插在山肩上,是一块10多米高的巨岩。相传,也不知秦朝还是汉代,有一张姓朝臣,性格耿直,勇于为民请命,遭奸人嫉恨,屡向皇上进谗言,被贬官为民。此人多才多艺,遂以精湛的医术悬壶济世,被誉为能起死回生的神医。有一年,皇帝得了重病,传旨让他进宫。他回说:“民为重,君为轻,若逼我进京,便拒食而死。”话音落地,即化身为石。

    过张公石沟岔向里去200多米,右边主沟中有道20多米高的瀑布。绕过去上行六七百米,簸箕形的山坳里有一片50多亩大的溅水洼地,人称大坑。坑下积水二三分地大,深约两米,是张公石沟的常年明水源头。这里草深林荒,人迹罕至,听栗树庄的潘金安老人说,他曾经在大坑遇见一条蟒蛇,有草房小檩条那么粗,非常吓人。(曲令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10-01-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