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4年版《鲁山县志》载:“刘相公庄河(柳林河)发源于瓦屋乡遮风垛东侧,于搬走岭注入昭平台水库,全长15公里。”在卫星地图上细细察看,这道溪谷正处于陡峭入云的石人山群峰与浅山丘陵的分界线的东端,随山势蜿蜒向东南,最终挑出“Ω”字形,连接昭平台水库。今年麦忙时节,瓦屋乡的周建设、李娟带笔者驱车前往探源。
进入瓦屋乡竹园寺村,紧靠公路右侧,有4亩大、3米深泉坑,浇地50多亩。久旱无雨,塘水依然清汪一潭。下泄溪水两寸管量,是为大沟。沟水流至上杏园自然村,穿过公路桥与小沟来水相聚。汇合处有透河井,供村民汲水。溯小沟上行,也有两米深2亩多大泉坑,泄流一寸管水量。两沟都属常年溪,汇流400米进入下竹园水库。库水一亩余、深一米多,浇地10亩。溢水4公里到汤河村,与刺坡岭来水交汇。这道水长约5公里,是柳林河正源,源头明泉在遮风垛东北坡的苗庄南沟,泉眼位于半山腰处的红椿树洼,水量大时直径30厘米。遮风垛位于瓦屋乡政府西南7.5公里。南北绵延4公里,山体宽1.5公里,属外方山余脉。主峰山垛海拔504米,1984年封山育林后,养得树木灌丛厚密,最大的栎树直径已长到30多厘米,蓄水养源,散泉多发。线水滴泉涓涓成流,到油坊沟自然村,有寸管粗控山泉自南沟高坡下来,在二道沟自然村两溪汇流。南沟上游有3个吃水点,截河间小泉砌3米见方井池,供5个村民组400多口人吃用。溪水奔涌而下,其间又有头道沟、二道沟、碾盘沟来济。
汤河村早年建有水库,已废。溪水清浅,若断若续,流到石门行政村,有两公里源自槲栗头坪的季节支沟岔入。村下又有源自仰天池山的常年支沟来济。这道溪谷上源多涧沟,最大的一条出自北庄组,6公里长,属常年控山泉溪。自北庄自然村上行2.5公里,山岩层起,形若石磨,人称二层崖。崖上有村,名磨上。明泉自村民张利合房前40米处出露,泉坑约4平方米大,溢流铺展1.5米湍流而出,两岸林深草茂,水气越发清凉。哗哗千米余,进入一处不足3米宽的岩石坎儿,人称神仙桥。溪水翻桥滚落,形成一人多深的清潭,潭有四五平方米大,澄澈如婴儿的眼睛。从北庄自然村下来,有处七八平方米大的响水潭,水深两米多,阳光随水波荡漾,明晃晃的耀眼。绕过两道山湾,又有蜂崖沟自左边来。这道涧溪一直通到仰天池山。溪壑两崖树木连坡涌起,有处两米多高的光裸石片,俗称蜂崖。据太平村的李武松回忆,20多年前,蜂崖上的石梯缝中还有一大窝野蜂,除了寒冷的冬天,夏春秋三季都有蜂蜜顺着石片往下流。人到这里拾柴放牧,都会带着干粮蘸蜜吃。后来不知何故蜂群绝迹,只留下蜂崖这个自然村名。过蜂崖爬一段陡坡,劲风吹来,仰天池山就在脚下了。山顶上果然有一片低洼如池的平地,60多口人的仰天池自然村坐落其间。山路陡峭,仰着脸才能爬上来,山因之得名仰天池。就在距山顶1.5公里的地方,有座鹁鸽崖,崖间出一股茶杯粗的泉,砌有泉池,供20多口人饮用。天大旱,山上水枯,村民都来这里汲水。鹁鸽崖下50米,三面4米多高的石片圈成一个“天井”,有隙泉自石隙涌出成潭。相传早年有两个人割一大捆青藤连接成绳,一节儿一节儿往下续,续了一天也没探到底。不知何年何月,山上滚落一块大石头,刚好压到泉眼上,明水成暗流,泉量变小了。过蜂崖自然村向下150米,右岸30米处有股大茶杯粗的控山泉在两块岩石支起的隙缝涌出,滚落溪谷中。
自蜂崖自然村西北望,有道缓平的山名车路岭。清末民初,村民为避乱在山上修寨,运石头的牛车就打岭上过,得名车路岭。而今辙痕犹存,后崖上的寨墙也在,寨门挺不过百年风雨,只剩一个豁口了。与之岭脉相接的牛心山阳坡,有股明泉自李姓兄弟门前控出。隔山还有一道二三里长的梨树沟,茶杯粗的水量。四道沟水成一溪,到石门行政村东,与汤河水交汇。这片山95%%的坡地被树林覆盖,林间雉鸡群飞、兔子密布,野猪成群,山猫也很多。不是旅游景点,春夏之际三三五五来这里的,不是游客,是采摘山韭菜、木兰芽、丑娘叶、桐条叶的人,林好山也香,百十里以外的人都往这里跑。
众水汇流三四里,到刘相公庄始称柳林河。柳林河除了上竹园、刺坡岭、太平这三条羽岔溪源之外,还有一道网状支沟——雪花沟。这道水汇聚水滴沟、雪花沟、菅草沟之后,到马老庄自然村西并入上杏树园自然村来水。雪花沟中有竣工于1977年的雪花沟水库,蓄水9万立方米,眼下水渠已废。
柳林河进入董周乡黄背洼行政村,河道渐宽,沙卵层厚的地方达五六米深。地势平缓,河床淤积,差不多与两岸田地齐平。沿河不时有人在沙砾厚积处挖坑,泵水浇地。
河过双庙自然村600米与下汤镇逶迤而来的小和沟汇流,扬波南去,注入昭平台水库。(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