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平顶山地理 >> 浏览平顶山

水经注:沟岔羽织的四棵树河(上)

2013/11/11 14:29:09 点击数: 【字体:

 
    四棵树河发源于鲁山县四棵树乡南分水岭,一道关隘,两面丛山,岭脊蜿蜒伸向远方,岭上竹树高张若翎羽,分开了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是一个古老的要塞关卡,南行,通南阳而达荆襄;北去,走河洛而至咸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2000年上半年,在这一带连绵数十公里的沟壑岭际,发现了修建于春秋时期的楚长城遗址,被中国长城协会会长董耀会命名为“中国长城之父”,填补了我国长城研究的断代空白。

    四棵树河全长25.5公里,河道平均宽40米,流域面积147.3平方公里,最大洪水量2500立方米/秒。是沙河右岸的一条常年支流。流域内层峦叠嶂,径流众多,是河南省暴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7411.9毫米,暴雨降水量478.5毫米。流域6~8月为洪水多发期。流域上游为深山区,地势陡峻,两岸沟谷羽状散射,尖峦峰丛对峙,若城堡,若石寨,若门墙,形态各异,中有石船、石马、石印,更有60年自转一周的摞摞石。山巅崖隙涌动着白云绿树,沟沟沿岸是果林稻田,草庵、木屋、香菇棚点缀其间。河道呈“V”型,水走陡坡,抛瀑积潭,湍流而下,水质纯澈,沙滩河石都洁净。

    分水岭自然村所在的隘口上,有鲁山县与南召县的界碑。唐朝诗人白居易《南召大分水岭》中有这样的诗句:“高岭峻棱棱,细泉流。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眼前的分水岭物换时移古人不再,山形水势依然。分水岭南坡径流入白河,系长江流域;北坡径流入沙河,系淮河流域。隘口西侧有南召县修建的回龙蓄能电站。村东有高崖,名朝天嶂,绝壁有瀑,名大石撞,高30余米,雨季瀑幅6米多,旱时几欲断绝。此即河源。与之相隔60米,又有细瀑。自此东南行不到一公里,两山相向,崖高百米,窄处不及两米,俗名南天门,岩缝生杂树,有潜水出,是为细瀑源头。两瀑汇而成溪,流经大块地自然村,纳张长沟、红花沟来水。不远有凉水泉自然村,村因泉名,泉水恒温,惜已被太澳高速公路压堵,不知潜流何处。

    河入车场行政村,有源于磨天岭东坡的竹园沟河,飞瀑叠潭10公里来济;有13公里源于官山的岔沟河汇入。自谷口溯流上行一公里,有岔沟旅游避暑山庄,又名秘洞山庄。地处险要,山高林密,四围山头多为整体花岗岩架,原是林彪军事指挥所。工程于1968年秋动工,历时三年,耗资数亿,1971年竣工。九·一三事件后,守护部队撤离,遂将洞口封死。1986年被人扒开,留存设施散失殆尽,空余百多间石室,被整修为山庄。当年施工部队为借水力发电,截断长岭,令岔沟改道,留下一处近30米高的人工瀑。水绕山庄而下,有滚石零落河间,断续几个水潭,螃蟹在云影上横行。

    双水汇流后,河道渐敞,草滩上散落着牛羊。经店上自然村,有15公里源于西石门山的南石崖沟,和源于海拔1148.3米的五垛寨山的石牛沟在郭庄自然交汇后自右岸汇入。石牛沟峡谷中有巨岩如牛头,涧中石板上有清晰的牛蹄印。与之相对,左岸有流经二道河、大平垣、梁庄、西地等自然村的北石崖沟注入。

    清清河水打着大石头,拱着小石头,一路东流进入合庄行政村。左岸有米沟河来济,米沟峡谷深切、山旋水绕,上源在平沟村寺上组出露,主河道长约12公里。寺上村因有“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的文殊寺而得名。寺院建在俺窟沱山,曾名俺窟沱文殊庵。据《河南道汝州鲁山县僧会司俺窟沱文殊庵碑记》载:“本庵去县正西七十里,有庵名曰文殊……卧羊之岭,高山之巅,老衲修行之地乃禅流演习之场所,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海印禅师创建。”后经4次重修,然“皆茅次不剪,初无丹楹刻角之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又重修,方“以瓦易茅”。现今的文殊寺重修于1995年,5间正殿、3间西殿、3间东殿等,占地10亩。寺中有5棵银杏树,三雌二雄,最细的树围5米,最粗的6.9米,人称“树王”。“树王”主干上纵向有条六七米长、一指来宽的锯缝,背面有一树洞。

    据传,当年嵩山修建中岳庙,欲用文殊寺的银杏树做大匾额,百姓不忍伐树,求助于墨翟(墨子),墨翟转告鲁班。鲁班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在银杏树正中竖着锯下一块“中心板”,保住了树王安然无恙生长到如今。沿河支沟众多,较大的有寺上西沟、云朵沟、韭菜沟、大河沟、小河沟等。其中檀树沟自挂鼓楼东麓斗折而下,走基岩、绕碛嘴,短瀑飞流相悬接,4处大瀑高度在30米左右。文殊寺南4公里处的滚油锅瀑下,有两米多深、水缸一样的水潭,急流翻花,如滚开的水。沟谷两岸岩石杂乱,植被茂密,其间蕴藏着鸟类、兽类和人类的无数生命信息,留存着白莲教金戈铁马、风云际会的历史踪迹。

    河道渐平缓,水走砾石粗沙,沙洲草滩相间。沿岸村庄引水浇稻,少则二三十亩,多的七八十亩。彭庄、何庄、代坪、土楼等村在河边种有30多万棵辛荑树,春来桃花未发,它们就爆出千树万树的包米花儿,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河到沃沟村,右岸有源于化古山高庄自然村的龙潭沟汇入。沟中有龙潭瀑,有水圆如镜的缸口潭;有深不见底的牛槽潭;有形似簸箕、水深7米的簸箕潭。据四棵树乡的李人庆介绍,龙潭沟名出自美丽的神话:相传当年龙女出游,遣一夜叉巡视清道,一砍柴老汉在树荫儿下歇息,粗心的夜叉没有发现。龙女一路行来,与老汉劈面相逢,惊得撇下游船匆忙回宫,盛怒之下斩杀了夜叉。是夜,电闪雷鸣,暴雨倾注,沟满壕平。洪水消退后,龙女的游船化为石船,永远留在了水潭东侧。被斩首的夜叉变成巨大的乌龟,有人把它的甲盖卖给禹州药商,药商从中取出好多珍珠玛瑙。打那儿以后,原来的李家沟更名为龙潭沟。石人坪自然村的石壁上凿有宽约尺余的水渠,清清一线,四季常流,浇稻近百亩。

    扁担沟源于平沟村的称沟湾组,沟内有张家沟水库,蓄水浇稻20亩。(曲令敏段孝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2008-08-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