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在宝丰县杨庄镇马街南村,随行的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张水木惊喜地告诉记者,在该村东边发现了一块残存的古代石碑。残碑紧挨着小路上的一棵大树,是村民垫坐用的,碑文依稀可辨(如图,卢晓兵摄)。张水木指着石碑说:“碑文上记载的内容很有研究价值,可惜只存下这一小块。”
1月15日上午,市文物管理局文物考古队副队长孙清源听说该残碑后,驱车来到该村进行鉴定。据孙清源介绍,该残碑为上好青石材质,是碑身的右下部分。残碑高约50厘米,宽约50厘米,厚度约为20厘米,重为50余公斤。经仔细辨认,残碑上可看到“镇之始足以摄群虏”“其间恐赤眉黄巾复”“物价必赏人”“若弼行军秋毫无”等字样。从仅余的残碑看,其碑文内容涉及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又有“若弼行军秋毫无”等字句。据记载,隋朝有位名叫贺若弼的著名将领是洛阳人,治军有方,行军打仗要求官兵“秋毫无犯”,从北方一直打到南方,击溃南朝陈国部队主力,为隋朝统一立下显赫战功。鉴于此,孙清源推断,该碑极有可能是为贺若弼立的公德碑,碑刻时间最晚应为隋唐时期,距今约有1400年。但是。贺若弼与宝丰马街有何关联,其间他带兵行军打仗之时是否经过马街等问题尚待考究。
该残碑主体碑文为正楷字体,孙清源等人说,正楷字体的石碑在隋唐时期就有了,在我市也曾发现过,但该残碑碑文字体隽秀,刻工精美,足以显示出当时马街人在书法、雕刻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此次发现的残碑,有望将马街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提前数百年。
村民王五须告诉记者,残碑是邻居李金生两三年前翻盖房屋时从旧房地基挖出的。李金生感觉留着残碑不吉利,便将其丢于家门前的空地上。王五须在家门口闲坐时,看到该碑便将其搬到家门口垫坐。该碑是如何被用来当房基的,由于时间太久,村里没人知道。
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
据《隋书·贺若弼列传》记载,贺若弼(544年~607年),隋朝著名将领,字辅伯,洛阳人。因会文精武,得北周齐王宇文宪器重,用为记室。北周大象元年(579年),随上柱国大将军韦孝宽攻陈,屡献计谋,克数十城,遂任寿州刺史。隋开皇元年(581年),经推荐,任吴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作灭陈准备。献取陈十策,贺获文帝杨坚称赞。开皇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举攻陈时,贺率军秘密渡过长江,袭占京口(今江苏镇江),从左翼进攻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贺行军打仗军令严肃,纪律严明,宽释俘虏,所至多捷。挥师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后,率8000甲士,奋力击溃陈军主力,擒获陈将萧摩诃,从北掖门进入建康城。因灭陈有功,加位上柱国大将军,进爵宋国公,后官至右武侯大将军。隋大业三年(607年),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记者卢晓兵【原标题:马街惊现1400年前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