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平顶山

徐玉诺与其鲁山徐营故居

2013/7/30 9:01:31 点击数: 【字体:

    鲁山人徐玉诺,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他是上世纪2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著名诗人、小说家,被誉为“五四诗人”,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交往甚厚,也是平顶山现代历史上的代表性名人。其故里在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故居犹存,现已成为平顶山一处重要的名人故居,与相距不远的湛河区曹镇乡李绿园故居交相辉映。

    1894年11月10日,徐玉诺出生在鲁山县徐营村一个农民家庭。他6岁读私塾,1912年至1916年就读于鲁山县公立小学堂,1916年考入开封第一师范学堂,1921年毕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开封15所中学响应,徐玉诺被推举为学联理事,参与罢课、罢市、抵制日货运动。1921年师范毕业后,徐玉诺在鲁山公立小学任校长,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辗转于河南、北京、上海、福建、山东等地,先后执教于厦门集美师范、厦门大学、开封大学、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和第二师范、曲阜师范学校、信阳师范、齐鲁大学等近30所学校。其间,他于1934年回到河南任鲁山鲁阳中学校长,1937年任鲁山民众教育馆馆长,1939年任鲁山第一小学校长。1945年至1947年在鲁山办私塾。1947年11月鲁山解放,他以鲁山代表身份出席豫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8年筹备建立鲁山县中学,徐玉诺担任筹委会主任和校长。1950年,他参加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河南省第一次文艺工作会议、纪念鲁迅逝世十四周年座谈会。1954年,他当选为省文联第一届常务委员,并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病逝于开封,归葬故里徐营凤凰山下。

    徐玉诺文学创作深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影响。他在开封师范求学期间,受《新青年》杂志影响,开始倾向新思想、新文学,是学校的活跃学生。学生运动受挫后,作为学生运动最为热心的领导者,徐玉诺无法接受“五四”退潮的现实,他痛苦不堪,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于1921年1月7日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良心》,对社会黑暗进行深刻的揭示和控诉。同年,经郑振铎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等交往甚厚。自此之后,徐玉诺进入了5年左右的创作旺盛期,并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之一。据统计,徐玉诺一生写了400多首诗,30多篇小说,20多篇散文,创作与改编剧本7部。徐玉诺作品以诗歌成就最高,有诗集《将来之花园》、《徐玉诺诗集》和《徐玉诺诗文选》行世。

    徐玉诺作品以现实和浪漫兼具的风格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并且获得诸多名家的高度评价。小说《一只破鞋》引起轰动,小诗《夜声》被闻一多推为“超等作品”。同在文学研究会的诗人王任叔称赞他为“绝大的天才”。朱自清在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卷》时,选录徐玉诺9首诗。鲁迅先生曾“三番五次嘱咐孙伏园”给徐玉诺写信,让他“把发表在《晨报》副刊等的二十来篇小说收集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但徐玉诺自己感觉这些小说很不成熟,婉言谢绝。评论家认为,徐玉诺的作品一方面“带点原始性的粗犷”,一方面风格清新柔美。他的诗随激情跳跃,想象丰富而生动,在用韵和表现技巧等方面,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徐玉诺一生为人淳厚、热衷公益、赤诚爱国、忘我执著、不畏权势、特立独行,被誉为“替社会鸣不平,为平民叫苦的人”,其逸闻趣事至今在鲁山广为流传,鲁山人以徐玉诺为骄傲。

    政府非常重视对徐玉诺故居的保护。其徐营故居原有西屋草房三间,东屋草房两间,南面是一间小套房,北面为去后院的出路。现在的故居是其女儿于2003年投资4万多元,依原样进行翻修的,是一个用红砖院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坐西朝东,东面和西面各有3间瓦屋。院内绿树成荫,富有乡土气息,大厅出口处还有一块上马石。故居大门前,是一通写有“徐玉诺故居”的碑,背面是徐玉诺的生平简介。1986年,徐玉诺故居被鲁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29日,徐玉诺故居又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在徐玉诺诞辰111周年之际,徐玉诺故居正式开馆,并成立徐玉诺故居文物保护所,辛集乡和徐营村协助管理。故居也辟为徐玉诺纪念馆,展出文物200多件。(王宝郑)【原标题:徐玉诺与其鲁山徐营故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12-04-25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苏轼缘何葬郏县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