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菜种类繁多,操作方便、色香味形俱佳、鲜嫩可口、 营养价值高,在河南省堪称一绝。蒸”,是将原料装于器皿中,以蒸气加热,使调好味的原料成熟或酥烂入味的烹调方法。蒸出来的菜肴所含油脂少,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存菜的各种营养素,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炒菜时,油的沸点可达300℃以上,会破坏营养成分。与之相比,蒸菜中水的沸点只有100℃,营养物质可以较多地保留下来。蒸菜是保留原料营养素的健康烹调方法。而且,不用放额外的油和盐,最符合少油少盐的健康标准!
传说王莽代汉后,天灾频繁,民不聊生。公元十七年暮秋,王匡、王凤兄弟揭竿白湖,遭地主武装和官兵合击,被困粮绝。尽管农民多靠挖野荸荠和野菜充饥,但他们闻讯后,仍踊跃献出准备度饥荒的一点粮食,以济义军,然而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于是王氏兄弟命将士们将这些粮食磨成米粉,拌合野菜甑蒸,竟使难以下咽的野菜成为可口食品。从此,这种蒸菜法四处传开,人称“匡凤菜”、“绿林菜”。
在艰苦的年代人们把野菜当作果腹菜,挖野菜吃野菜 也成为了贫苦的象征。十几年前,各大宾馆和中小型饭店内还没有出现过蒸菜,百姓们有饭吃了也就不再吃野菜了。偶尔一些市民们想调剂一下口味,借季节或节假日到郊区地里挖点野菜或采摘些可口的植物菜回家做蒸菜吃。据说:1986年,一位外地商人到了南阳,在一家宾馆吃饭时,提出南阳蒸菜很好,能否品尝一下,这家宾馆的厨师用豆角蒸了一盘,客人吃后赞不绝口,要求再来一盘。从此,蒸菜上了宾馆的宴席。后来,品种越上越多,大街小巷的餐馆里也在蒸菜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暗拿绝招。这些被长辈们在以前吃了多年的“讨厌菜”,如今竟成了美味佳肴中的“抢手菜”。随着绿色健康的饮食观念深入人心,现在的蒸菜身价倍增,成为了人们喜欢的菜肴,甚至走上国宴。现在的蒸菜成为了绿色、健康、养生的菜品,成为了人们健康生活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