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又名杂曲,坐唱越调,俗称“坐板橙头”。流行于南阳、新野、内乡、西峡、邓县等地。
乱弹是一种坐唱形式,一班有三、五人或五七人组成,多用戏曲越调声腔演唱,也有用河南曲子、宛梆和其它戏曲声腔的。演唱时,围桌而坐,每人分担角色并兼伴奏。也有二人一班,一拉一唱或一人自拉自唱的形式,比较灵活。
乱弹起于何时,无考。明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曲律》中说:“清唱,称谓之冷板橙”。清代有“乱弹腔”之称谓。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新野县歪子街即有陈万朋的越调乱弹班,时聚时散,在新野、邓县、南阳一带活动演唱。同班玩友有丁振其、闯得胜(盲人)、许长林(盲人),还有个艺名叫瞎子头的艺人(姓名不详)。演出曲书目有《伍云召》等。伴奏乐器有四股弦、古筝、坠胡等。
民国九年(1920),新野县上庄韩少甫(人称韩老六)组织越调乱弹班,成员有杨文杰、郑世云等五六人。韩少甫擅唱小旦,深受群众欢迎。该班一直持续到1945年。
1946年至1955年间,新野县上庄刘根才的越调乱弹班活动频繁,其成员刘如林、赵春奎、刘青山、郭青山等深受群众欢迎。这一时期,西峡县七峪村的刘中杰也组织了“坐板曲儿”(坐唱小调曲子),全班四人,一个人扮二至三个角色进行演唱。邓县越调盲艺人仝知也常在邓县各乡镇演唱。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野县又陆续兴办过三班“乱弹”,有郭青山越调乱弹班,康谦旺曲子乱弹班和刘付明越调乱弹班。其中刘付明乱弹斑较有名气。他们经常演出《吊金龟》、《跪韩铺》、《二进宫》、 《刘公案》、《火焚绣楼》等。1976年西峡县曲艺队运用豫剧坐唱《红灯记》、《朝阳沟》、《平原作战》的选场,受到欢迎。
80年代以后,乱弹这种形式在南阳地区的个别县的农村集镇偶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