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越调是豫西越调,又称“南阳大越调”、“邓县老越调”。始于南宋,明嘉靖年间基本定型,清代盛行,是中原地区越调戏曲艺术三大流派(豫东申派、豫东毛派、豫西流派)之一。
邓州市越调由于唱腔独特、音乐伴奏别具一格而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爱,近二百年来演出区域遍及中原,盛行中心在南阳盆地及周边区域,是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共融的典范,在历史、艺术、文学、民间传统及字音声调等方面,极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集中体现了这一区域民众的创造性。邓州越调较为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序性等主要艺术特征,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一九六一年,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曾赴邓州向史道玉学习《孔明祭灯》,传承了河南越调上路调、下路调的精粹。
邓州市越调的着装、化妆、做打等表演真实,并吸收了京剧起霸、趟马、水袖、扇子等表演手法。声腔上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门,起腔保留使用以假声演唱的“花腔”点缀,尤以象鼻四弦为主的音乐伴奏更加别具一格,构成了邓州越调独特的个性特征。邓州市越调剧团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传承豫西越调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