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到嵊州,越剧的寻根之旅

2017/5/4 20:22:21 点击数: 【字体:

到嵊州,越剧的寻根之旅

日前,在嵊州市施家岙村,中国女子越剧娘家戏班的艺人薛黎艳(右)、周迎春在村中的古戏台上表演越剧。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今年是越剧诞生111周年。“这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唱腔和台步里,开满鲜花与掌声。他们个个高兴得像孩子……”这是知名诗人黄亚洲诗句中对“越剧故乡”浙江省嵊州市的咏叹,也是记者在嵊州采访中常见的景致。
 
    作为越剧的诞生地,嵊州精心守护这门艺术走过了111年,更让这一大剧种焕发出新的光彩。
 
    守本:111年前的舞台依旧
 
    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的村口,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这棵香樟树见证了越剧的诞生:4只稻桶加几块门板搭成舞台,说书艺人穿上借来的戏服,用锅底灰描眉,上演了小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
 
    当年的行头、道具、乐器还被精心保存在东王村的香火堂内。堂前的空地上复制了111年前那个简易的舞台。现在,这里不仅成为越剧戏迷的朝圣之地,也是村民的越剧传承之所。“香火堂已经成为村里的越剧文化小站。每周五晚上,村民雷打不动地来这里演出。观众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甚至有从全国其他地方赶来的。”东王村主任朱忠伟说。今年开始,甘霖镇文化站邀请专业人员对东王村村民进行专业辅导,并将为他们组织会演。
 
    和东王村隔河相望的施家岙村,是女子越剧的发源地。村里的娘家戏班每周都会在古戏台上演出,逢年过节更是热闹。娘家戏班不仅能演经典剧目,还能唱罕见于舞台的四宫调、吟哦调。施家岙村老支书、65岁的俞兆南介绍,最早越剧只有男演员;后来女班兴起,但只能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偶尔亮相。在不断演出中,越剧的唱腔、身段根据女性特征有了变化,逐渐形成现在的模样。娘家戏班演出的四宫调就是最早男班的唱法,吟哦调也是女班刚兴起时的唱法。施家岙原汁原味地传承着越剧艺术。
 
    传承:32朵戏曲“小梅花”绽放
 
    无论是早期的“三花一娟”、越剧“十姐妹”,还是现在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艺术家,嵊州都是重要符号。“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嵊州走出了一条越剧特色教育的新路。
 
    “我写作业的时候都在唱越剧。”嵊州市城南小学的越剧课,让8岁的宁可成了小戏迷。在这里,像宁可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1996年,城南小学将越剧纳入校本课程,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此,城南小学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跳越韵操、讲越剧名家故事、动手设计戏服道具、练经典越剧片段,在课下通过兴趣小组系统学习越剧……21年的坚持,该校培养了22朵“小梅花”。学校还首创了将越剧与古诗结合的“越韵古诗”,让传统文化更加受孩子喜欢。
 
    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嵊州也不遗余力。创建于1955年的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如今每年招生50人左右,有在校生300余人,学生和教师来自全国各地。该校报考竞争激烈,外省学生比例逐年增长。“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最热门的时候,学校里50多名毕业生,却有300多个岗位提供。”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说,学校要为中国越剧行业培养基础人才。
 
    “戏曲人才的成长,不仅在课堂、练功房,更在舞台上。”钱江南介绍,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演出100场左右,到乡间地头的简易舞台,也到都市的音乐殿堂。“我们今年还将到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和长安大戏院演出。”
 
    嵊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启富介绍,近年来,嵊州出台了多项扶持越剧传承发展的政策,如每年的专项资金有2000万元。从2015年开始,嵊州推出了越剧考核(级)加分政策,将越剧演唱列入中考加分项目。据统计,70余万人口的嵊州现在在中小学、幼儿园里学唱越剧的学生达7000余人。作为县级市,嵊州现有32朵戏曲“小梅花”,数量居全国县市之首。
 
    发展:8000名演员3万场戏
 
    嵊州人对越剧有多热爱,从越剧团的数量上可见一斑。嵊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鹊屏介绍,嵊州目前有民营剧团100余个,演出人员近8000人,每年演出3万场左右。
 
    作为专业院团,嵊州市越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现有演职人员68人,每年演出100场左右。中心负责人谢顺泉介绍,他们每年的演出有2/3在农村,1/3在城市。两类演出在剧目选择上略有区别,因为农村观众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传统剧目,城市观众偏爱历史剧和新编戏。2011年起,嵊州以1∶2的比例对中心进行政策扶植,即按剧团演出收入的两倍进行补贴。谢顺泉说:“这样的方式很好,推动剧团要养戏不养人,尤其不养懒人。而且,剧团要有所作为,政府才会扶持。”
 
    云龙越剧团是嵊州有名的高收入民营剧团。团长胡云平介绍,云龙越剧团现有演职人员23名,每年演出550场左右,年营业额超过400万元,剧团台柱子年收入50万元左右。“这些年来剧团的经营稳定,发展也越来越好,慢慢地走出了浙江,经常去周边的江苏、安徽等地演出。”胡云平说。
 
    多年来走南闯北演出,让胡云平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相比于城市,越剧在农村更受欢迎;下乡演出,常是万人空巷。她坦言,城市人群在娱乐方式上有更多元的选择,但是越剧要传承发展,必须争取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所以,云龙越剧团也努力向年轻观众、城市观众靠拢。
 
    创新:东西南北11座“爱越小站”
 
    为了实现创新目标,扩大观众群,今年3月,依托嵊州市越剧博物馆建设的中国越剧戏迷网上线。借力“互联网+”,越剧爱好者不但可以查询演出信息,也可以在“网络课堂”中下载和学习《戏曲声腔理论》《越剧唱腔设计》等专业的视频资料,让学习越剧不再有空间的限制。
 
    嵊州还在全国11个省区市建立“爱越小站”,东到福建,西到陕西,北到新疆,南到深圳。通过定期组织线下的越剧学习、交流活动,“爱越小站”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和越剧人才。
 
    也是在今年3月,嵊州着力打造的“越剧小镇”在甘霖镇开工建设,通过对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村的保护与开发,建设水乡戏院、经典剧场、街中戏台、大师工坊小剧场、水上实景演出等,带动周围3.68平方公里环境优美区域共同发展。“这里将通过3到5年的建设和运营,形成越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生态系统。让越剧传承下去,是对历史负责,如果政府不去做,越剧就会有消亡的危险。”嵊州市文联主席、越剧小镇建设副总指挥金国勇说。
 
    记者看到,对越剧的守本、传承、发展和创新,让嵊州的越剧传承之路变得扎实稳健、坚定明媚。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探索汶口古镇的复兴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