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辉/插图 H120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文保专家指出,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属“假古董”。以往实例中,项目成功申遗后,便成当地旅游业的“摇钱树”。
对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来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异于好事一桩,我们不但不能反对,相反还应举双手双脚赞成,对于那些货真价实的文化遗产,别说是十个打包,就是成百上千个组团申报都行,哪怕花销些费用也值,因为挽救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是迫在眉睫的文化大事,更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女都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但是,对那些以假充真的所谓文化遗产来讲,就不要去丢那个人了。看看被网友吐槽的十大申遗名楼吧,除了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外,有的连文保单位都不是,甚至到现在还飘着一股刚装修的钢筋混凝土味儿,更不屑说那建成于2001年的南京阅江楼了,全国各地好多楼房的阁楼还都不止11岁呢。所以说,十大名楼打包申遗这个国际玩笑还是别开了,不但见多识广的元芳不会同意,咱全国老百姓也不会同意。
遗产之于文化,是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历史传承,它不一定非要经过千年万年,但起码也要有一定的时间沉淀,这是遗产的要义所在。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历史景观渐成旅游业的重头戏,而各地政府在这方面的开发更可谓用心良苦,有历史资源的要开发,没有历史资源的创造资源也要开发。可以凭一首诗词建个楼盖个塔,也可以凭历史名人的足迹造个景,只要有名气,哪管你是诸葛亮还是西门庆,凡是能和历史上的事儿和人沾亲带故的都可拿来开发一番。而在对古建筑的保护上,小手笔只是修修补补,大手笔干脆重新翻修,更有气魄大的甚至要再造一座古城。
虽然有专家苦口婆心的解释,说十大名楼申遗没有任何商业操作,申遗的目的是保护和挖掘名楼文化,实现名楼的文化传承,并非为了提高门票赚钱,不应存在误解。其实,公众的误解都是来自经验的积累,因为我们见多了那些“名一阔脸就变”的景区,它们努力申遗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强大的涨价梦在支撑。
因为申遗一旦成功那就不是简单的“国字辈”景点了,而是享誉国际的世界景点了,名头和档次都上去了,价格岂有不涨之理?所以说这种误解怨不得公众。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但对很多景点来说只是一种获取更大商业利益的工具,申遗成功会放大文化遗产的名气效应,意味着从此有了“摇钱树”。
十大名楼中,有的名楼除了名字是老的外,其他东西都是新的,它们只是拥有了一个冠名权而已,连“旧瓶装新酒”都算不上,从它缺少诚意的包装来看更像是组团忽悠,这种缺少对历史文化尊重的做法,不但有违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更可能让真正的历史文化蒙羞。(原标题:评:十大名楼怀揣申遗的雄心 暗藏商业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