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告别了土地上生长的文化
未来,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无疑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实现,将满足上亿农村居民多年的愿望,达成打破“城乡差别”的伟大理想,建造一个更加平等、均富的社会。
城镇化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是,就像“现代化”在带给我们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新问题一样,在大规模城镇化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可能产生的负面问题有所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
因此,在城镇化开始规划之前或进程当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到:我们今天所谓的传统文化绝大部分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而几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乡土文化、草根文化、地域文化。
在城镇化过程中,那些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兴高采烈地庆幸自己成为“城镇居民”的人,在告别农村的同时,也将告别那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化。没有考虑到文化传承的城镇化,一定会出现和自己乡土的断裂,出现和自己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断裂。城镇化不仅仅带来农民身份的改变,也会切断他们和乡土文化的联系,切断千百年来今天与昨天的精神脐带。
现在,大众传播上已经出现了几个率先实现了文化城镇化的“农民工”歌手,他们已经不再唱传统的民歌和地方戏曲,他们引吭高歌的时候怀里抱着的是吉他,唱的是摇滚,是现代城市的流行歌曲。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城市文化当成“先进”,把乡土文化当成“落后”,让农村来的所有新市民全盘接受城市流行文化的话,或者仅仅让“乡土”以“另类”的姿态成为城市文化的点缀和陪衬,那么我们所有产生于农业文明的传统文化谁来保护和继承?
从“硬件”到“软件”
应有“文化城镇化”的意识
我想,在我们大规模城镇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和传统文化的断裂,从“硬件”到“软件”都应该有“文化城镇化”的意识。因此,我建议:
一、在城镇化的规划阶段就要为“文化”预留出发展的空间,要规划出市民文化生活的场地。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现在,我们所有一线城市的城市面貌已经一模一样了,全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假如我们的城镇化不注意这个问题,使我们960万平方公里上所有的城镇也都一模一样了,失去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千姿百态、充满独特美感的建筑文化,那绝对是一个悲剧。
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设法保护处于“断根”之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能够在新的环境里有继续生存的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也要注意维护“文化多样性”,不能让现在城市的同一性的文化成为唯一的文化,不能让全社会所有的人真的都唱着“同一首歌”,更不能把产生在农业文明里的传统文化统统遗弃。我们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我们产生在山野、田园、牧场的千姿百态的民歌,我们体现了中华民族天才与智慧、光辉灿烂的工艺美术和手工技艺,还要继续传承下去。
着重保护、继续传承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国城镇化伟大历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只有保住了传统文化的根脉,我们的城镇化才是好的城镇化,我们的新兴的城镇,才会是人民安居的乐园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