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拥有丰厚的古建筑资源,可利用者众多。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市县级文保单位和文物点的维修利用。但记者了解到,3个月即将过去,有意参与的社会资本还是零记录。
可利用的古建类文物众多
成都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王林介绍,在国务院加强文物工作指导意见出炉后,文物局曾专门进行过梳理,“成都市古建类文物有国保19处、省保5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另有1700多处未定级文物点,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利用的古建类文物有很多。”
成都市文物局推荐的几处可以利用的古建类文物有:柿子巷砖楼,是建于80多年前的北欧风格建筑,原四川省主席、川军师长王缵绪儿子的公馆,不远处就是繁华的宽窄巷子。然而,这处闲置的砖楼明显破败,木质门窗因日晒雨淋败色,墙体爬满植物。另一处是坐落在金牛坝的历史建筑张大千故居,曾先后做过办公室、保管室,现已闲置下来,偶尔有人踏访大千足迹,才会前往瞻仰……
以历史建筑为主的文物点,无论是在文保人员还是专家眼里,都很有利用价值。王林说,“像金牛坝的张大千故居、祠堂街上著名画家张采芹画室这种文物点,完全可以作为艺术工作室,举办画展或艺术展。”而袁庭栋等民俗、古建专家近年梳理成都历史建筑时,也对古建类文物利用提出过各种建议,“北欧风格的柿子巷砖楼因为地处市中心,完全可以用于展览场馆甚至商用的咖啡吧等。”
引入社会资金还需政策护航
维修古建换取使用权,文物的厚重历史将极大增加商业含金量,为何逐利的企业却按兵不动呢?记者调查发现:文物权属以及使用年限等诸多问题都是障碍,急需更详尽的政策护航。
在文物管理部门眼里最可利用的柿子巷砖楼,点位好空间大,是青羊区区保单位,但是地方政府还没有获得使用权。祠堂街的张采芹画室,是民国时期的聚兴诚银行,现在的产权属于工商银行,虽然几年前成都市投入了专项资金做了保护方案,要进一步利用,还需产权方支持。
王林认为,此次国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保护低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原因就在于这类文物数量巨大,且缺少保护经费。但文物的权属问题,让有意参与的企业不知从何下手。据统计,成都地区所有权属于文保部门的相关文物只有总量的2.28%,绝大多数归企业、学校、单位和私人所有。要对这些文物进行合理利用,首要前提是解决产权问题。
成都市文物局已准备试点建筑遗产两权(使用权、所有权)分离保护方式。文物等相关部门将提前对文物进行评估,为文物能否合理利用设定准入门槛、进行功能定性,产权不属于文物部门的建筑遗产,试点由文物部门牵头进行保护和利用。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系统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