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陈云八十五
【1984年4月4日,星期三,清明节。杭州,雨】
陈云说诗有肥瘦,诗怎么会有肥瘦呢?
今天是清明节。上午,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陈云在杭州西子湖畔住地走廊上散步,这里距西湖仅隔一条马路。走了几个来回之后,他站在栏杆前观赏雨景。眺望此时的西湖,真是“山色空濛雨亦奇”。在这烟雨空濛之中,偶尔有游船在花港与三坛间往来,苏堤上有三三两两正匆匆赶路的行人,也有些游人撑着伞正欣赏雨景;远远的,阮公墩上仿古酒肆的旗幡依稀可见。此情此景,如诗如画,激起了他的诗情画意。他凭栏吟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又在这清明雨中的西湖吟起,那意境和感觉让人流连忘返。
回到办公室,他兴犹未尽地说:“过去有人说杜牧这首诗有点肥了,给做了一些修改。”
我不解地问:“诗还有肥瘦?”
他说:“当然,就是嫌诗不够精练,有些字是多余的。”
“那后人是怎样改的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节’是多余的,清明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已经表明了季节,再加上‘时节’不就多余了?应删去。”
“这可以删去,但后三句也得每句删去两个字,才能每句字数相同呀。”
“‘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路上’是多余的,也应删去。行人不在路上,还会在什么地方?”
“有道理。”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借问’是多余的。‘酒家何处有’就是问话嘛,不必再加‘借问’了。”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点头说:“不错,那最后一句呢?”
“这一句应删去‘牧童’。问的也可以是樵夫、田夫或是别的什么人,不一定就非是牧童,所以‘牧童’是多余的。经过修改,这四句诗就变成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你看这么一改,就精练多了。”
陈云笑了笑,又说:“这只是开个玩笑,这样一改,把诗的韵味就改跑了,这首诗是一个字也不能动的。”
……
(摘自赵天元著《在陈云身边的十年——记一位伟人的晚年生活》,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